校企合作模式讨论一、校企合作模式的基本内涵与现实意义(一)校企合作模式的基本内涵关于“模式”,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至今在《大英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等权威工具书中没有设置相应的条目。《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给出了模式的定性叙述:“模式可以被建立和被检验,并且假如需要的话,还可以根据探究进行重建。它们与理论有关,可从理论中派生,但从概念上说,它们又不同于理论。”1 我国学者查有梁先生在《教育建模》一书中,从模式论的高度对什么是模式给出了一个全面的定性叙述:“模式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操作与科学思维方法。它是为解决特定的问题,在一定的抽象、简化、假设条件下,再现原型客体的某种本质特性;它是作为中介,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原型客体、建构新型客体的一种科学方法。从实践出发,经概括、归纳、综合,可以提出各种模式,模式一经被证实,即有可能形成理论;也可以从理论出发,经类比、演绎、分析提出各种模式,从而促进实践进展。模式是客观事物的相似模拟(实物模式)是真实世界的抽象描写(数学模式),是思想观念的形象显示(图像模式和语义模式)。”2可见,“模式”是一种科学操作和科学思维的方法,是作为认识过程的中介的科学方法。校企合作,作为区别于学校本位模式、企业本位模式和社会本位模式的第四种职教进展模式,是基于市场和社会需求为目标导向的职业院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培育人才的一种方式,它实际上指的是职业教育为满足企业人才质量需要而进行的可以效仿的实践办学的一种进展样式,是在社会教育和培训合格劳动者的目标下开展的职业院校与企业、行业、服务部门等校外机构之间合作的标准样式,其基本要义是强调学校与企业充分利用对方的优势资源进行多方位的合作,以保证人才培育的规格和质量。通过这些样式,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或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以培育学生的全面素养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为社会输送高素养的应用性人才。校企合作模式的本质在于把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进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良性互动,形成“双赢”局面;其核心是产学合作、工学结合、双向参加;实现的目标是增强学校的办学效益和企业的人才竞争优势,最终的目的是促进社会经济的进展。(二)校企合作模式的现实意义现阶段,职业教育的主题是改革与进展,产学研结合是职业教育进展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则实现产学研结合的重要途径。职业院校与企业的校企合作不仅是企业进展和参加竞争的必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