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公务员晋升机制””问题 ?更新时间:2014 年 08 月 05 日 文章来源:互联网 时事评论背景: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凯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务员晋升机制很不合理,正在做调整,未来不当领导职务的人,通过行政级别来解决待遇,工资级别和行政职务双轨制后,即便当不上县长,但工资可以与县长相当,甚至更多,就能解决‘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问题了,也能稳定大批公务员队伍。( 8 月 2 日 中国青年网)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公务员晋升机制””问题 “作业免签”之所以引起争议,不仅因为这是国内长期形成的“教育惯例”,更在于它是家长对接学校教育的重要途径。在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往往意味着赢得一个更高的起点。正因此,学校教学举措的任何细微变化,都足以挑动家长的敏感神经。 签字是为了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同时起到督促作用,但更关键的是要促进孩子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签字并非目的,而是引导家长更多关心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从这个意义出发如果僵化执行“作业签字”、逢考试作业必签,非但会加重家长负担,也容易走向形式主义,背离教育本义。 家庭教育不只是课程作业,不应仅强调监督、管控。“作业免签”呼唤父母用心施教在签字之外,能够做的其实还有很多 目前我国公务员晋升机制确实存在不公平、不公正的问题。尤其是县乡一级,很多科员干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最后连科长都当不上,一度出现公务员“辞职热”。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干部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有“当官就为发财、发不了财就另辟蹊径”的歪念。仅仅通过行政级别来解决“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恐怕难以见实效。 从古到今,从中到外,干部队伍的“金字塔”结构注定了“职位越高,人数越少”的格局,随着日月推移、世事更迭,少数优秀的人职位慢慢升高了,担负起了更重要的工作。大多数人原地踏步,继续从事现有的工作,这都是自然法则。再说,干部的职位、贡献和待遇是成正比的,领导干部相比其他干部明显的职责重、压力大。试想想,一名不担任县长职务的人,岂会比担任县长职务的人贡献大、付出多。因此,通过调整行政级别让不担任领导职务的人拿领导待遇,不仅有失公平,而且有“和浠泥”之嫌。不仅打击了干事者的积极性,而且纵容了一些人混日子的惰性。更与我们提倡的“重品行、重实绩、重公论”导向相去甚远。 靠调整级别、靠提高待遇稳定公务员队伍,与所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