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世界警察””问题 ?更新时间:2014 年 07 月 30 日 文章来源:互联网 时事评论背景: 7 月 27 日,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在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著名栏目“面对全国”访谈时说,“这个世界一团糟”,美国“不再想当‘世界警察’”。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世界警察””问题 “作业免签”之所以引起争议,不仅因为这是国内长期形成的“教育惯例”,更在于它是家长对接学校教育的重要途径。在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往往意味着赢得一个更高的起点。正因此,学校教学举措的任何细微变化,都足以挑动家长的敏感神经。 签字是为了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同时起到督促作用,但更关键的是要促进孩子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签字并非目的,而是引导家长更多关心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从这个意义出发,如果僵化执行“作业签字”、逢考试作业必签,非但会加重家长负担,也容易走向形式主义,背离教育本义。 家庭教育不只是课程作业,不应仅强调监督、管控。“作业免签”呼唤父母用心施教,在签字之外,能够做的其实还有很多 一般来说,“世界警察”是一个贬义词。不过美国确实干了不少“世界警察”的活儿。当今世界能被国际舆论冠以这一身份的国家也只有美国。 “世界警察”与世界的关系挺复杂。美国对当“世界警察”的感觉 ,以及世界对这个“世界警察”的态度,都可谓五味杂陈。 美国对于充当“世界警察”乐此不彼。远的不说,上世纪 90 年代美国发动了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在非洲和拉美也屡次动用军事力量;本世纪初又接连发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插手中东、改造中东也是美国长期坚持的政策。 可是,这个“世界警察”当得很辛苦,效果并不好。以利比亚为例,3 年多过去了,利比亚人民没有看到奥巴马所承诺的“自由”和“希望”,等来的却是一再恶化的安全形势。利比亚持续的动荡让美国驻利比亚的外交机构感到威胁。 美国的民意调查显示,过去几年反对美国对外军事干预的民众超过主张对外干预的民众,而且比率在提高。奥巴马上台后也在调整美国的对外战略。面对经济下滑、财政拮据的困境,在总结了十多年反恐战争的教训之后,奥巴马决定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问题是,随着“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推进,美国在南海、东海等地区问题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给亚太地区注入了更多的复杂因素。 人们不禁要问:到底是世界哪儿乱,哪儿就有美国的身影,还是美国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