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央企考核”问题 ?更新时间:2014 年 07 月 24 日 文章来源:互联网 时事评论背景: 国资委 22 日公布 2013 年度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结果,46 家获评 A 级的央企名单出现在国资委网站显著位置,但 B 级、C 级和 D 级企业名单却难觅踪影。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央企考核”问题 “作业免签”之所以引起争议,不仅因为这是国内长期形成的“教育惯例”,更在于它是家长对接学校教育的重要途径。在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往往意味着赢得一个更高的起点。正因此,学校教学举措的任何细微变化,都足以挑动家长的敏感神经。 签字是为了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同时起到督促作用,但更关键的是要促进孩子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签字并非目的,而是引导家长更多关心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从这个意义出发如果僵化执行“作业签字”、逢考试作业必签,非但会加重家长负担,也容易走向形式主义,背离教育本义。 家庭教育不只是课程作业,不应仅强调监督、管控。“作业免签”呼唤父母用心施教在签字之外,能够做的其实还有很多。 梳理 2010 年度以来的央企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结果可以发现,国资委每年都公布获评 A级的企业名单,2010 年度和 2011 年度公布了获评 B 级、C 级和 D 级的企业家数,并对考核办法、相关数据进行介绍和分析,但 2012 年度、2013 年度获评 B 级、C 级和 D 级的企业家数并没有公布,也没有相关分析。 央企的经营业绩及考核结果理应向社会公布。但令人遗憾的是,我们不仅看不到每家央企详细的经营业绩数据,连考核结果也扑朔迷离。是有的非“优等生”考核数据太难看不愿公开,还是“家长”在“护短”,个中缘由我们不得而知。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国资委也多次强调要打造“阳光央企”,但不容否认,央企不够“阳光”的地方仍有不少。比如中央巡视组第二轮巡视中,就发现三峡集团存在“有的领导人员亲友插手工程建设,一些招投标暗箱操作”“有的领导人员违规占有多套住房”等问题,而这些问题都与信息不透明有一定关系。 其实企业经营,盈亏在所难免,比如在全球钢铁、航运、化工等行业不景气的背景下,一些央企业绩下滑实属正常,国资委和央企若能出面解释,公众也不难理解。关键是要有“阳光心态”,能够大大方方、堂堂正正地把考核成绩单晒出来,不遮丑,不护短,切实尊重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这也有利于央企趋利避害、更上一层楼。 如果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