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学案§要点分析: 一、神经调节:⒈ 基本方式: ⒉ 反射⑴ 概念:⑵ 反射的结构基础: ,包括 ,其 中 , 感 受 器 由 构 成 , 效 应 器 由 构成,传入神经主要由神经元的 组成,传出神经主要由神经元的 组成,神经中枢是神经元的 集中的部位。分析:用电刺激青蛙离体的坐骨神经(连腓肠肌),引起腓肠肌的收缩是否属于反射活动?例 1:如果支配 某一肢体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肢体 (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例 2: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 )A.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⑶ 神经元:指的是神经细胞 细胞体①结构 树突 ②模式图:请将左图与右图认真比对,指出 1、2、3 各对应于神经元的什么部位?分析 1: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是: 分析 2:比较神经元、神经纤维、神经 3 个概念的区别分析:教材 P17 思考与讨论二、兴奋的形成:⒈ 静息电位:① 概念: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这时,由于细胞膜内外特异的离子分布特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 ,称为静息电位;② 形成:神经细胞内 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 Na+浓度比膜外低。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 K+有通透性,造成 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这是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1 当 K+外流造成的电位差或电场力达到某一数值时,细胞内外的浓度差所造成的 K+净外流便停止,于是膜两侧电位差将不再增加而达到平衡。⒉ 动作电位:受到刺激后,细胞膜对 通透性增加, 内流,导致膜电位表现为 ,膜内外的电位差称为动作电位。进入细胞内的Na+不仅使细胞内原有的负电位迅速消失,而且使细胞内电位变正,直至膜内正电位大到足以对抗由浓度差造成的Na+内流,达到新的平衡点。⒊静息电位的恢复: 兴奋过后,通过 ,Na+被运输到膜外,K+被运输到膜内,恢复到静息电位三、兴奋的传导:⒈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 形式传导的。受刺激后,兴奋部位 与未兴奋部位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 ,形成了局部电流。这种局部电流又刺激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发生同样的电位变化,如此进行下去,将兴奋向前传导。思考1:观察下图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