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节 群落的演替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能力目标 1.通过群落演替的过程培养学生要用“动态发展”的观点来分析事物。 2.从生活中大家都熟悉的现象中来分析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全面独立分析问题的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从以前的围湖造田、毁林开荒到现在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要让学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群落的演替过程。 教学策略 本课是必修三第四章第四节《群落的演替》,本课内容较简单,主要包括群落演替的种类,人类活动对掩体的影响,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许多与此相关的自然现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也比较高。 鉴于上述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问题导学法,利用多媒体图解、课件和模型制作等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加强学生对宏观内容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完成重点、难点知识的学习,提高思维能力,形成相应的观点。 本节在演替的概念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明确群落的演替不像群落的结构一 样,是实实在在的存在,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 的相互作用。在正常情况下,大多数群落中物种结构相对稳定。但是,当群落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一些种群消失了以后,总会有其他一些种群来占据这个群落的空间,经过一段时间,又会有另一些种群兴起,逐渐取得优势。这样就发生了演替,最后强调群落演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总是向着群落恢复相对稳定状态的方向进行。 对于演替的类型在教学时,最好通过多媒体展示两种演替的过程,然后让学生结合图示讨论写出过程图解。并比较区 别两种演替的差异。提示学生思考:农田是人类对自然群落进行改造的产物,在农田上群落的演替能否恢复为原有的自然群落呢?在学习了这两种演替类型后,教师引出“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概念,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 关于“人类活动对群落 演替的影响”的教学,教材中提供了“践踏对草地群落的影响”的素材,意在从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事例展开教学。“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这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极为 常见的事例,但 人们未必从群落演替的角度思考过。培养 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的能力。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