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主 要表现在 3 个方面:第一,是同种生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控,这是在有限空间内比较普遍存在的种群变化规律;第二,是异种生物种 群之间的数量调控,多出现于植物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之间,常有食物链关系;第三,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调控。生态系统总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并与周围的环境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以内部生物群落为核心的,有着一定的承载力,因此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范围的。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主要是通过反馈(feedback)来完成的。反馈又分为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和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两种。负反馈对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是必不可少的。正负反馈的相互作用和 转化,保证了生态系统可 以达到一定的稳态。例如,如果草原上的食草动物因为迁入而增加,植物就会因为受到过度啃食而减少;而植物数量减少以后 ,反过来就会抑 制动物的数量,从而保证了草 原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关于正反馈的例子不多,例如,有一个湖泊受到了污染,鱼类的数量就 会因为死亡而减少,鱼类死亡的尸体腐烂,又会进一步加重污染,引起更多的鱼类的死亡。不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不同的。一个 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越复杂,结构越稳定,功能越健全,生产能力越高,它的自我调节能力也就越高。 因为物种的减少往往使生态系统的生产效率下降 ,抵抗自然灾害、外来物种入侵和其他干扰的能力下降 。而在物种多样性高的生态系统中,拥有着生态功能相似而对环境反应不同的物种,并以此来保障整个生态系统可以因环境变化而调整自身以维持各项功能的发挥。因此,物种丰富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要比物种单一的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2.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不仅与生态系统的结构 、功能和进化特征有关,而且与外界干扰的强度和特征有关,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 系统保持正常动态的能力,主要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以往认为,抵抗力稳定性与 恢复力稳定性是相关的,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低。也就是说,抵抗力 稳定性与恢复力 稳定性一般呈相反的关系。但是,这一看法并不完全合理。例如,热带雨林大都具有很强的抵抗力稳定性,因为它们的物种组成十分丰富,结构比较复杂;然而,在热带雨林受到一定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