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3 学时)学习目标1、管理的涵义与特征2、管理者的分类、技能与角色扮演3、理解管理的基本假设4、了解管理学的讨论内容与讨论方法第一节 管理的内涵本节学习目标重点:准确掌握管理的含义与特征一、管理的内涵(一)管理的定义指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以便高效地达成既定目标的过程。(教材 4)(二)管理的涵义1、权变性指在特定的环境下,包含了权变的因素。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应该随环境、条件的不同而随机应变,没有万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2、协调性从定义上讲,管理是对组织拥有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3、过程性也就是说,管理是管理的一系列活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结合,这就是讲的过程性。4、目的性管理的目的来自特定使命和特定目标的组织,管理不具有自己的目的,不是为了管理而进行管理,管理是为了服务于组织目标的实现。二、管理的特性1、管理的有效性效率:指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是管理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管理就是要使资源成本最小化、效率最大化。效果:是指目标的实现,管理还必须使活动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即追求活动的效果。2、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管理是由许多人进行协作劳动而产生的, 是有效组织共同劳 动所必需的,具有同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它与具体的生产 方式和特定的社会制度无关。 管理的社会属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管理又体现着生产资料所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意志, 因此,它又有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3、管理工作具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管理,努力遵循科学规律,不违反自然规律,来提高工作的效率;管理工作所面对的管理对象,其中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人的工作,对于解决人的工作,对于管理者来讲,就是要体现管理的艺术性问题。三、管理的职能(一)管理的四大基本职能(比较经典)1、计划2、组织3、领导4、控制(二)四种职能的逻辑顺序先从计划,到组织,到领导,到控制。计划居于首要地位,回答做什么的问题。接下来就是组织,怎么做,设置什么部门,怎么样进行分工;第三个领导,就是靠什么做,如何发挥积极性;最后是控制,做得怎么样,整个活动完了之后,进行总结,反馈,做得怎么样。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并不完全根据这个顺序。比如说控制,并不是计划、组织完了之后才进行控制。有可能在计划的时候就要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