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要××市××区××镇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位于××区中部的××镇××村、麦穰村境内,其间有××至××的公路穿过,距省会××市中心区 15km,距××区政府所在地××5km,交通十分便利。项目区耕地总面积 1408 亩,分布于××河与其支流××河交汇处两岸,涉及××镇××和麦穰二个行政村。上游两公里处的××峡谷即为××市著名的风景名胜××峡峡谷景区,下游一公里有明清文物来仙阁。 示范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温柔气候,具有较明显的高原性季风气候特点,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光热雨同季,雨水丰沛,无霜期长。区内多年平均降雨量 1179.8mm,多年平均径流深约 580mm,降雨年际变化大,时空分布不均匀。全年无霜期 284 天,多年平均日照时数 1161.8h,年日照百分率为 26%,年平均太阳总辐射 90 千卡/cm2,属国内辐射低值区。项目区内全年以偏北风居多,偏南风次之,多年平均风速1.8m/s。年平均相对湿度 81%。 ××区处于××苗岭山脉中部,黔中隆起与黔南凹陷的过渡地带。主要地貌类型为岩溶中低山峰丛洼地、谷地和丘陵盆地,项目区耕地分布于河谷两岸阶地上,地势较为平坦开阔,高差起伏不大,海拔在 998.1—1000m 之间。出露地层为泥盆系中厚层泥质白云岩,区内土壤为水稻土,以潮泥田为主。 项目区所处××河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河的一级支 流 , 泵 站 断 面 以 上 流 域 面 积 254Km2 , 其 中 ; ×× 河121Km2,××河 133Km2,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14732 万 m2,多年平均流量 5.2m2/s,设计年(P=85%)径流总量 10260 万m3,年平均流量 3.2m3/s,最枯流量 1.8m2/s。水质满足农业灌溉要求,水源条件可靠。 项目区农作物种植以前以水稻和油菜为主,兼种蔬菜。随着农村经济的进展,加之××镇被××市命名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高科技生态农业示范园,因此近年××镇大力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在该区改种无公害早熟蔬菜、花卉苗木等经济作物,大力进展无公害型科技农业。但因区内缺乏水利灌溉工程设施,农田灌溉主要靠农民自有的内燃式小型提水机械或人工从河中挑水浇灌。落后的灌溉设施和技术制约着当地农业生产的进展,因此目前蔬菜产量质量水平较低,蔬菜亩产约 1500 kg /亩,亩产值约 1200 元/亩。若采纳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将极大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劳动生产力,项目区可从现在年种植 2~3 茬蔬菜提高到种 3~4 茬,即复种指数可提高到 4,蔬菜产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