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土壤主要分布于南方地区,种类有:棕壤、褐土、娄土、灰褐土、灌淤土等。ﻫ碱性土壤多分布于北方地区,种类有:碱土、黄绵土、黑垆土、棕钙土、栗钙土等。ﻫ土壤得主要类型:ﻫ1、棕壤:棕壤又称棕色森林土,主要分布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得山地垂直带谱中,如秦岭北坡、吕梁山、中条山、六盘山等高山及洮河流域得密茂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得林下。在褐土分布区之上。具有深达 1、5-2m 发育良好得剖面,有枯枝落叶层、腐殖质聚积层,粘化过渡层,疏松得母质层等。表土层厚约 15-2 0 cm,质地多为中壤。其下则为粘化紧实得心土层,粘粒聚合作用明显,厚约 30-40,富含胶体物质与粘粒,有明显得核状或棱块状结构,在结构体表面有明显得铁锰胶膜复被。再下逐渐过渡至轻度粘化得底土层。K、Ca、Mg、M n在表层腐殖质中有明显聚积。土壤胶体吸收性较强,土壤代换总量约 5—2 5当量/10 0 g 土,土壤吸收性复合体大部分为盐基所饱与,盐基饱与度达80%以上。土壤呈微酸性反应,PH 值 6、5左右。发育在酸性基岩母质上得棕壤,P H 值可达 5、5-6,盐基饱与度也较低,约在 60—70%。棕壤土养分释放迅速,因土壤质地粘重,结构与通透性差,水分不易入渗,在地势较高得山坡地,易受干旱威胁,在地势低洼地带,又易形成内涝。ﻫ2、褐土:褐土分布区为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得山地与丘陵地区,在水平分布上处于棕壤以西得半湿润地区,在垂直分布上,位于棕壤带以下,在黄土高原地区主要分布于秦岭北坡、陇山、吕梁山、伏牛山、中条山等地形起伏平缓、高度变化不大得山地丘陵与山前平原以及河谷阶地平原。褐土多发育在各种碳酸盐母质上,其成土过程,主要就是粘化过程与碳酸钙得淋溶淀积过程。典型得褐土剖面包括暗灰色得腐殖质层(A 层)、鲜褐土得粘化层(B 层)、碳酸钙积聚得钙积层(BCa)与母质层(C 层)。土体中得粘化现象明显,粘化层紧实而具有核状或块状结构,物理性粘粒含量一般在 3 0—50%。钙积层碳酸钙含量 20—3 0%。土壤上层呈中性或微酸性反应,下层呈中性或微碱性。土壤代换量较高,可达 20—40m g当量/10 0 g 土,代换性盐基以钙、镁为主,粘粒矿物以水云母与蛭石为主。具有良好得渗水保水性能,但水分得季节性变化明显,表现为春旱明显。土壤胶体吸收能力强,盐基饱与度高。在自然植被下,有机质含量为1—3%,但由于褐土适于耕作,大部分已辟为农地,致使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一般为1%左右),氮磷贮量少。褐土肥效反应快,但稳肥性差。由于粘化现象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