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18个虚词整理

高中18个虚词整理_第1页
1/15
高中18个虚词整理_第2页
2/15
高中18个虚词整理_第3页
3/15
高中 18 个文言虚词用法及举例:[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予者(《劝学》) ②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 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北边去救赵国,西边击退强秦,这就是五霸得功业啊。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译文:就是因为她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 骊山北构而西折(《阿房宫赋》) ②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③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就是""却"。 ①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始得西山宴游记》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假如""假如"。 ①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②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劝学》)③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逍遥游》),第一个“而” ④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译文:死后假如有知觉,那我们得分离还能有多久?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 吾尝而望矣跂,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③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 ①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译文:我也后悔自己跟着她一起从洞里出来了,不能完全得到这次游玩得乐趣。 ② 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译文:刘表厌恶(刘备得)得贤能,不能够重用她。 8.表示目得关系, ①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②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您得";间或也作主语,译为"您"。 ①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②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译文:您父亲回来,自然会找您算帐得。(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 军惊而坏都舍。(《察今》)—译文:军队惊乱如同大房屋倒塌。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得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就是而已(《师说》) ② 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18个虚词整理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