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儿童消化道异物内镜处理原则(全文)摘要消化道异物是儿科急诊的常见疾病,轻者可无任何症状而自然排出,重者 可并发消化道穿孔、主动脉痿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可根据病史、临床表 现、辅助检查等进行诊断,消化道异物一经确诊,应根据异物类型、滞留 位置、吞入时间、并发症等情况采纳不同的治疗措施。目前,内镜下消化 道异物取出术是有效的治疗方式,法律规范合理的处理原则是医生为患儿制定 治疗方案的前提和保障。关键词儿童;消化道异物;消化内镜处理原则消化道异物是指误吞或故意吞入消化道的各种物体,既不能被消化,又不 能及时排出,是儿科门诊常见的急症之一。1995-2025 年美国急诊科治疗 的 6 岁以下儿童异物摄入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2025 年美国每 10 名 儿童中有 17.9 例发生消化道异物[1 ]。我国缺乏该疾病统计学数据,近 5 年来,我国学者报告的上消化道异物 24529 例,远低于实际病例数。80% 〜 85%的上消化道异物发生于儿童,以鱼刺、硬币、电池、磁铁和玩具居 多,6 月龄至 6 岁为高发年龄段,男性居多。70%〜75%的上消化道异物 滞留于食管,以食管第一狭窄处最多见,其次为胃、十二指肠。不同特性 的异物并发症发生情况与严重程度各异,腐蚀性异物易使消化道管壁液化 坏死,磁性异物可致消化道穿孔、痿管形成,尖锐异物穿孔发生率达 15% 〜 35%。尽管吞入异物的病死率极低,但仍有死亡病例报道,尤其是合并气 管食管痿、主动脉食管痿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2]。消化道异物内镜处理 环节主要包括术前、术中、术后,根据不同性质特点的异物,不同部位的 异物,处理措施各不相同。1 术前处理原则包括详细采集病史、合理选择辅助检查、充分沟通病情、制定完善的治疗 方案。1.1 详细采集病史 临床工作中,经内镜所取出的异物与患儿或家长所提 供的异物有所差异,大龄患儿和明确异物吞入的患儿可提供准确的异物吞 入史,包括异物大小、形状、种类、特性及误吞时间;低龄患儿和不能明 确提供异物误吞史的患儿,常需根据临床表现推测消化道异物的可能性。 临床表现通常取决于异物的类型、大小和位置[3]。胃和十二指肠异物常 无明显临床表现;咽部、食管内异物常表现为吞咽困难、胸骨后痛苦、 咽喉痛、异物感、干呕、呕吐等,但应注意,不适的部位往往与嵌塞位置 不一致;压迫气管时常表现为窒息、喘鸣或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4]。此外,特异性症状常提示所合并的并发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