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冠状动脉钙化诊疗技术与临床应用讨论进展-治疗篇(全文)3.冠状动脉钙化的治疗3.1 药物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的血管钙化抑制剂。冠状动脉钙化通常发生在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部位,较少发生在无动脉粥样硬化的正常冠状动脉。他 汀类药物能够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和逆转斑块形成的药理作用已较为 明确,早期讨论者们普遍认为,他汀类药物具有减轻冠状动脉钙化的作用。 然而有些讨论认为,他汀不仅无法对钙化产生抑制,甚至对血管钙化有促 进作用[5]。在部分小规模随机前瞻性讨论当中,使用磷酸盐结合剂、钙通 道阻滞剂或激素等,对于冠状动脉钙化进程具有一定的延缓作用,不过目 前仍缺乏大规模前瞻性试验数据支撑。3.2 介入治疗非顺应球囊 轻中度钙化病变在预扩张和支架后扩张后可选择 非顺应球囊。但对于弥漫、不规则、严重偏心钙化病变、高度成角及极度 扭曲和严重的钙化病变应避开使用非顺应性球囊。支架后扩张主要是指支 架释放后送入一根顺应性球囊进行高压扩张,使支架完全扩张且支架小梁 贴壁良好。这种治疗方法应用非顺应性球囊在植入术后再次对患者进行高 压扩张,能够使支架充分扩张并且能够使之与血管内膜进行良好的贴靠,降 低血管狭窄率和靶血管重建率,减少支架内血管形成风险,从而促进患者 康复。切割球囊切割球囊也同样适用于轻中度钙化病变。切割球囊是 在非顺应性尼龙球囊材料上纵向地安装三到四个显微刀片,通过切割斑块 扩张目标病变,并确保“扩张操作”处于可控范围之内。与传统球囊血管成 形术不同,切割球囊预处理冠脉病变的主要机制不仅包括血管扩张或者拉 伸,还通过降低环向应力减少血管弹性回缩的发生。在切割面可控的基础 上,较传统球囊以更低的压力,更低的再狭窄率和更少的血流限制性夹层 略胜一筹。讨论发现,以切割球囊完成冠脉原位病变预处理的“控制性球囊 成形术”较少产生弹性回缩和血流限制性夹层等,是一种非常可行的病变 预处理手段,在临床应用中也得到了验证。双导丝球囊 通过球囊表面的两根导丝,预切硬化斑块或增生内 膜组织,避开普通球囊无序力量对血管扩张。相比普通球囊,双导丝球囊 可提供有效的支撑点,有助于斑块定向打开,扩大管腔的同时,降低斑块 或增生内膜组织的弹性回缩及血流限制性夹层的发生率。双导丝球囊也可 用于分叉病变预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主支血管斑块向边支血管位 移的程度,特别是对于主支血管狭窄程度较重、边支血管较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