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冠状动脉钙化诊疗技术与临床应用讨论进展(全文)冠状动脉钙化通常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自然进程,是一种血管退 行性病变,主要是由于钙盐异常沉积于冠状动脉壁,累及血管中膜和血管 内膜从而导致血管壁硬化,使血管收缩反应降低,从而影响冠状动脉血流。 临床讨论表明,血管钙化的形成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和恶性心 律失常等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1 冠状动脉钙化的发生机制冠状动脉钙化可分为动脉内膜钙化及中膜钙化。内膜钙化多是由于脂 质蓄积和巨噬细胞渗出引发炎症反应使钙盐沉积于血管壁。中膜钙化通常 与钙盐代谢及糖代谢紊乱有关,多发生于弹性蛋白和平滑肌纤维。目前认 为,钙化的初始形成与四种机制有关:即动脉粥样硬化中炎症细胞死亡释 放的凋亡小体和坏死碎片形成了磷酸钙晶体形成的成核位点、骨重塑释放 循环成核复合物或巨噬细胞释放的基质囊泡,作为钙复合物结晶位点、钙 化抑制剂的局部减少、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或干细胞分化成骨。近年来的 讨论表明,血管平滑肌细胞成骨样表型转换是血管钙化的最主要环节,经 过氧化应激、炎症、钙磷内环境紊乱等刺激,引起血管平滑肌表型向成骨 样细胞表型转换,成骨细胞能分泌骨相关转录因子,上调骨相关蛋白,促 进血管钙化形成[1]。2 冠状动脉钙化的检查2.1 多层螺旋 CT 血管成像(CTA ) 一次扫描可提供冠脉狭窄程度、 冠脉重构情况、斑块性质、钙化程度,以及血管畸形、心肌桥等全部冠脉 诊断信息。钙化积分是冠脉 CTA 对冠脉钙化程度进行精确量化的一种计 算方法,钙化积分越高代表冠脉的钙化程度越重。但冠脉钙化程度并不能 较好反映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无法区分钙化病变位于血管中膜还是内膜。虽 然 CTA 反映了冠状动脉的解剖形态,但它不能直接提供冠心病的功能信息 以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的病理生理意义。公认的 CTA 在评估冠状动脉狭 窄方面的局限性与运动伪影、冠状动脉钙化、冠状动脉支架植入以及对冠 状动脉远端管腔狭窄的清楚评估有关。2.2 冠状动脉造影术(CAG )冠状动脉造影依据影像密度的高低推断 钙化程度,根据造影前后能否看清楚血管影将钙化程度分级,其特异性高, 但敏感性低,易漏诊冠状动脉钙化,同样也不能推断钙化与管腔的关系,不 能准确评价钙化病变在冠状动脉腔内的形态特点,不能量化钙化病变的面 积和体积,对于钙化病变真实分布的评价欠准确。2.3 血管内超声(IVUS)通过超声波反射形成血管横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