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结直肠癌腹膜转移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结直肠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全世界每年约有 188.1 万新发病例,约 91.6 万人死于该疾病[1]。中 国国家癌症中心在 2025 年发表的中国肿瘤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 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分别位于第二位和第四位, 其中新发病例 40.8 万,死亡病例 19. 6 万⑵。而远隔脏器转移是晚期 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伴有远处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中 腹膜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是指结直肠癌原发 灶癌细胞经血行、淋巴结或腹膜直接种植生长。约有 17%的转移性结 直肠癌有腹膜播散,4%~19%的患者在根治术后随访期发生腹膜转 移,2%的患者腹膜播散是唯一的转移方式。相比于没有腹膜播散的患 者,存在腹膜播散者往往预后较差,腹膜转移患者确诊后的中位总生 存时间仅为 6~9 个月,腹膜转移程度越高,生存期越短[3, 4]目前认为腹腔游离的癌细胞是结直肠癌发生腹膜转移的病理学基础。“种子土壤”学说是相对认可度较高的发生机制理论,该理论认为腹膜 转移的发生取决于肿瘤细胞和腹膜的微环境,肿瘤细胞与腹膜表面特 定结构的乳斑相互作用,形成利于肿瘤细胞在腹膜定植和增生的微环 境[5]。另外,肿瘤细胞分泌的一系列细胞因子参加细胞外基质的生成 与成熟,最终促使游离肿瘤细胞的浸润及黏附[6, 7]腹膜自身特异性 结构也容易造成游离肿瘤细胞的定植[8]。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途径主 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1)肿瘤细胞突破浆膜后脱落至腹腔,继而在 腹膜进一步生长;(2)医源性因素,切断的血管及淋巴管瘤栓随血流 和淋巴液流入到腹腔内,手术过程中对肿瘤组织牵拉及挤压,以及肿 瘤细胞随肠液经肠腔残端流入腹腔等均可导致术中肿瘤细胞在腹腔内 的种植。一、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诊断与分期1. 影像学检查由于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临床症状多样且无特异性表现,所以给诊断 造成了很大困难。临床上通过典型征象确诊者多已属晚期,大约还有 40%的患者可以通过 X 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以及超声确诊,而有 8%的 患者是在手术中被发现的[9]。虽说如此,影像学检查仍然是发现肠癌 腹膜转移的重要手段。目前推举 CT 作为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主要影 像学检查手段[10, 11, 12。CT 诊断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