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年来的中国近代经济史讨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0 年以来,中国近代经济史讨论既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也经过了艰难曲折的历程。在 1966 年之前的17 年中,它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建设的 全 面 展 开 而 快 速 进 展 起 来 ; 在1967―1976 年之间的 10 年中,它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而被严重挫伤;1977 年之后,特别是在 1979 年之后的 20 年中,它在对外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潮的带动下日益走向繁荣,且成为近代史讨论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回顾这50 年来近代经济史讨论的进展过程,既有可喜的成果,也存在着尚待努力的地方;既有宝贵的经验,又有深刻的教训。 中国近代经济史作为学术讨论的专门学科,它的起始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它随着本世纪前 50 年的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加剧,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展和反帝、革命运动的进程而逐渐产生和进展起来,并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近代经济史学在旧中国的近 50 年中,共出版各种有关着作和资料约 524 种。提出了近代经济史学的基本概念,初步明确了经济史讨论的意义、对象和任务。讨论的领域已程度不同地涉及到帝国主义经济侵华史、中国工商行会团体史、生产合作史、度量衡史、森林史、农村经济史、人口经济史、工人生活状况史、社会经济结构史、国民所得问题、战时沦陷区经济问题、官僚资本问题等。而且出现了具有中国近代经济通史性质的着作。有些论着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有的至今仍无出其右者。但是中国近代经济史讨论的迅速进展和全面繁荣,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出现的。 一、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繁荣 1949 年 10 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近代经济史学科与整个历史学科一起进入了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新时代,并取得了大量的讨论成果,形成了完整系统的学科体系,呈现出一个新进展的高潮。 学科进展的基本状况 第一,在党和政府的提倡下,科研、工商管理和教育部门共同努力,开始有计划地进行中国近代经济史的学科建设和学术讨论。1953 年,由中央政府组织成立的中国历史问题讨论委员会决定编辑出版一套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书,由中国科学院经济讨论所具体负责。1960 年,毛泽东指出:“很有必要写出一部中国资本主义进展史”。同年,周恩来亲自把这一编写任务交给了当时在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工作的许涤新。(1)这两项提倡性部署,有力地促成了以中科院经济讨论所、中央和地方的工商行政管理机构、大学的有关教学和讨论机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