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 导引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技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杰,陈雁卉,张东娅,马骋远,王正,李杰,王峰【关键词】 介入性放射学 CT 导引下经皮活检是介入性放射学范畴之一,属非血管性介入的一项新技术。经多年实践和经验,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和认可。CT 导引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技术是通过 CT 扫描确定皮肤上的穿刺点、进针方向、深度,精确的将穿刺针引导至肺部可疑病变部位,从而猎取该部位的组织进行病理学及组织细胞学检查。对肺部的孤立性病灶的鉴别诊断、肺部多发病变的鉴别诊断、胸腔积液、胸膜肥厚性病变伴肺内实变的定性诊断以及肺良性病变的诊断等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我科于 2025 年 4 月始开展了该项技术。至2025 年 3 月止对 24 例肺部孤立性病灶患者进行了 CT 导引下经皮穿刺肺活检,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24 例患者全部为我院住院和门诊病人,其中男 16 例,女 8 例,年龄在 32~75 岁之间,平均年龄46 岁。临床及影像诊断难以确诊。包括临床及影像学疑为肺癌 16 例、肺结核球 2 例、肺球形肺炎 2 例、肺脓肿 4 例。影像学提示病变部位于双肺下叶的居多占 20 例,右肺中叶的 4 例。全部病例均于术前抽血行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常规及心电图检查。2 设备材料:扫描应用德国西门子 CR 型 CT 机;采纳日产DJ16G-18G 一次性半自动穿刺针,金属标示物数枚,胸穿包一个;常规消毒设备等。 3 操作方法:结合 CT 片、X 线片检查决定扫描部位后,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分别取侧卧位、俯卧位,以达到既便于医生操作又能让病人感觉较舒适配合的体位。根据病变大小分别以 2mm 或 4mm 层厚、层距进行CT 扫描,找出病灶距体表最近层面和皮肤穿刺点,置一金属标志物于该处,重复 CT扫描核实无误后,在皮肤上用色笔标记穿刺点,用光标测出皮肤进针点与病灶边缘的直线距离,允许进针的最大深度及进针角度,皮肤消毒、局麻后令病人屏住呼吸进行穿刺。针尖接近病灶时再做 CT 扫描,确认穿刺方向后,将针尖插入病变内,进行多点、多向穿刺,抽取病变组织由 95%乙醇液保存,再根据临床要求送检。拔针过程中在负压状态下将注射器及穿刺针一并拔出,将残留于穿刺针内细胞组织涂片染色一并送检。拔针后再进行靶层面及其上下层面常规扫描,观察有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术后留观 30min 左右患者无不适可回病房。 2 结果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