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 应用技术》课程标准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李江 仇清海PLC 应用技术课程代码: 建议课时数:90 学分:4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 机电一体化先修课程:电工基础、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汇编语言、电机与电力拖动开课单位: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1.1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电气自动化专业、机电一体化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属于基本职业素养模块类课程。它是将《计算机技术》、《电气控制技术》有机结合的一门专业课程。本专业的核心技术都涉及《工业计算机技术》的相关知识,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同时与学生将来从事的专业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电气自动化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是必备的。 1.2 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根据“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该课程以培育学生的“学懂”和“会用”为基本目标,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动手能力。课程设计理念根据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围绕职业岗位需求和人才培育目标,根据基本知识培育层、基本技能培育层、综合能力培育层三个层面来规划课程教学体系。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要以《PLC 应用技术》的基本知识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产生具体的学习项目;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学习特点、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能力培育的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等。 总之,本课程的设计思路为:1、培育目标与企业的人才需求相一致,实现课程体系与岗位任务的对接;2、项目任务设置与实际工作任务相一致,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的对接;3、教学实施过程与企业岗位工作过程相一致,实现教学情景与工作情景的对接。课程设计原则 (1) 突出专业,以学生为主体,实行“行为引导“和”任务驱动”的形式;(2) 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育技能”为重点,尽力做到“精选内容、加强基础、突出应用”;(3) 遵循认知和学习规律,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内在联系,优化项目教学;(4) 教学任务由浅入深,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育。建议本课程在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