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对“学困生”的教育策略讨论“学困生”是我们每个老师教育生涯中必须要面对的一个群体,顾名思义,学困生是指学习苦难的学生,尤其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个体、家庭教育、学习态度等差异,造成每个班级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学困生”。以往一些老师都会借助课间,课后等时间段对“学困生”进行有效辅导,使其学习情况得到好转,在一段时间内甚至短期脱离“学困生”这个群体。“双减”背景下,不补课,限作业,老师不得利用课间、课后时间对特别学生进行辅导,不得额外增加学生学习负担。那么“双减”背景下如何对“学困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呢,在不增加学习负担的情况下,使其尽快脱困呢,个人总结以下几点:一、帮助学困生建立信心。自信心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我们不能让任何一个孩子扮演“失败者”角色,尤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应该通过各种教育契机,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扬起自信的风帆。比如一个鼓舞的眼神,一次肯定话语,发现优点时及时赞美……,为其营造健康的、易于成长的生态环境,激发学生内心的驱动力。二、耐心帮助对于学困生一定要有耐心,信任他们只是时间问题,一定会好起来的,课堂上多关怀爱护,有针对性的帮助学困生,促进其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多讨论学困生的成因,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使学困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不离不弃。三、心理暗示精心创设育人环境,充分利用心理效应的有利方面,有意无意暗示学困生一定会取得成功。老师也应该在心中视他们为“即将绽放的花朵”,耐心等待他们的绽放。 我们必须要用进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要以一个成年人的眼光去衡量一个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允许他们的不完美,切不可求全责备。重要的是想方设法促进学生的进步与不断完善,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期待孩子们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