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释义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释义_第1页
1/3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释义_第2页
2/3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释义_第3页
3/3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释义(2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释义《诗经·秦风·无衣》作者:佚名原文: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译文: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同披一件战袍。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戈与矛。我们面对的是共同的敌人!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同穿一件汗衣。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矛与戟。我愿与你一同战斗!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同穿一件下裳。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盔甲兵器。我愿与你一同前进! 上面这段译文是网络上和著作中最为常见的,然而所谓译文,也只是用现在语句做的解释,是否是前人真正的含义,还有待考究。那么我们先从《诗经》看起。《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 311篇,由于“小雅”中的笙诗六篇有目无辞,因此实际为 305 篇。《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包括十五“国风”,有诗 160 篇;“雅”分为“大雅”、“小雅”,有诗 105 篇;“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共计 40 篇。《诗经》的作者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这些各个时代从各个地区搜集来的民间乐歌,由官方搜集和整理,并对作品进行过加工整理,制作乐歌。经过修改后,才有了现存的《诗经》。综上可见,《诗经·秦风·无衣》是在先秦的历史背景下在民间产出,那么作者必定难以查证。文中“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难道真的就是说“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同披一件战袍”?那样的话你伸一个袖子我伸一个袖子……这样怎么打仗?这种解释明显是不合理的,要想理解古代诗歌的含义,首先就得理解古代的政治、军事、经济等等,绝不能凭我们现在人的想法去推测古人。秦人尚武,众人皆知。当时的秦人实行的是兵制,有点儿像是民兵制,也就是全民(男)皆兵,成年男子平常耕种放牧,战时上了战场就是战士,武器与军装由自己准备。这种兵制在北方的少数民族中也一直延续着,木兰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就是在自己置备装备。所以,当时的秦人男子,是自己有战袍、戈矛的,只要发生战事,拿起来就可以上战场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释义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