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7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背诵、默写诗歌 2、欣赏诗歌的表现手法,感受诗人的艺术风格(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内涵2、反复诵读,进入诗人描绘的梦境,品味诗人借以抒发的情怀(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和苦闷,体会诗人的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2、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是他对黑暗现实消极抵抗的表示,也表现了他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教学重点:1、研习赏析诗歌内容2、正确认识诗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与权贵妥协的抵抗精神和伤感情绪教学难点:诗人想象,夸张手法的运用及浪漫主义色彩的体现,理解梦境与诗歌主旨的内在联系教学方法:诵读法、问答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曾对李白的这样的评价:“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二、知人论世: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大体上是在唐玄宗开元、天宝这四十多年中。历史上称这个时期为“开元盛世”,是唐代社会最繁荣的时期。他怀着“济苍生”、“安社稷”(这是他一直都没有放弃的一个信念)的政治思想,希望能有一番作为。天宝二年,由朋友吴筠推举,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做了翰林供奉(皇帝的文学侍从官)。这时他已四十二岁了,满以为可实现自己的政治思想,但因玄宗沉溺于声色,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在宦官权贵的谗言中伤下,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次年便被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政治上的失败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也使他认清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腐朽。被排挤出长安的第二年,即天宝四年(745)年,他与杜甫、高适游山东;李白准备由东鲁(今山东)南游吴越(今江苏南部),在兖州话别,行前写了这首向朋友表明自己心情的诗。李白生平资料 :出生——辞亲远游,仗剑出蜀——第一次南北漫游——长安——第二次南北漫游2、解题:从诗题中我们对这首诗可以了解多少? 总结: 1:内容:梦游天姥 2:形式:吟(回答出“吟”这一形式,学生会有难度,老师作适当的提示) 3:内容:留别提示:在这里,我们又接触了一种古诗体,“吟”,那么“吟”是怎样的一种诗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