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牲畜林》中延迟的作用(2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选录了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作品《牲畜林》,本单元小说是用作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结构的例子,《牲畜林》讲述的是德国兵扫荡村子,一个叫朱阿的农夫为了保护自己的大花牛而一路跟踪抢牛的德国兵,路上一次次因别人的阻碍而放下猎枪,最终德国兵与一只野猫一起跌下悬崖丧命的故事;属于典型的层层推动的结构,也就是所谓的线性结构,在这个小说中,作者故意地使用了多次“延迟”手法——朱阿举起猎枪准备射杀德国兵时多次被阻止——使得读者觉得希望不至于完全破灭,在捉迷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了小说的结构张力。要拿一则节选的小说作例子,了解“延迟”手法产生的成功的效应,就应该抓住不同的角度,具体细致地进行分析。这种分析必须结合全文的需要展开。首先,这些文字对于小说的合理展开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课文的题目就是《牲畜林》,在前二段中作者写了很多出现在树林中的家畜,给人一番生机勃勃的景象。假如后面不让人出来一次次阻止朱阿射击,那么前面对牲畜林景象的描述就显得毫无意义了。它们彼此之间构成的是铺垫和照应的关系。以战争为背景的小说,却选择了牲畜林为故事发生的环境,又让那些家畜一一地出现,这就形成了小说独特的轻松的氛围;为使这种轻松的氛围延续下去,下面的延迟手法也是需要的。其次,这种手法使得文中出现的人越来越多,较为全面地展现了村子里的人心与风貌。阻止朱阿的人有“一男一女两个小孩”“白胡子的老牧羊人”“年轻的、戴红头巾的胖姑娘”“梳着辫子、满脸雀斑的小姑娘”“披黑色破披肩的老太太”,这些人性别不一、年龄阶段广,让读者感受到了村民的基本性格特征。他们说的话中都认为德国兵该死,但自己的家畜不能受到损害。可见,在战争岁月中,他们仍保留着对身边的人与物的爱憎分明的态度,这是一群善良的人。再者,延迟手法暗示了村民们的生活境况。延迟次数越多,出现的村民越多,越使读者感受到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有一点令人有些奇怪,就是这些村民会在朱阿要射击的时候非常及时地出现,假如这种情况只出现一两次,那可能是巧合,但是现在次数很多,这就表明他们都在牲畜林里。从中可以想到,村民因为战争而离开家园,避难林中;也可以想到村民的贫困,这些家畜是他们重要的财产,从而令人产生强烈的同情心。作者还是很细心的,他绝对不让一种人出现——年轻的男子——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