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第七章四诊(9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第二篇 中医护理基础理论 第七章 四诊【重点难点】中医学将临床检查患者、了解病情的方法概括为望、闻、问、切四个内容,合称“四诊”。临床运用时,必须将四诊有机地结合起来,四诊合参。一、望诊望诊,是运用视觉对人体全身和局部的一切情况及排出物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健康或疾病情况的诊察方法。(一)全身望诊1.望神:望神是通过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综合外在表现以推断整体病情的方法。观察神的盛衰,既可推断脏腑精血的盈亏和形体的强弱,也可推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望神的重点在于观察目光、神情、气色和体态。神的表现类型和临床意义:(1)有神:又称得神。主要表现为神志清楚,精神良好,两目精彩,面色荣润,表情自然,呼吸平稳,反应灵敏,动作自如等。提示脏腑精气充足,正气强盛,生命活动正常;即使有病,也属轻病,预后良好。(2)无神:又称失神。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目暗精迷,瞳神呆滞,面色晦暗,语言断续,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动作失灵;甚至神识昏迷,语言错乱,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等。提示脏腑精气亏虚已极,正气大伤,病情严重,预后不良。(3)少神:又称神气不足,介于得神与失神之间。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两目乏神,面色少华,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动作迟缓等。提示正气不足,精气轻度损伤。(4)假神:系指危重、久病患者精神突然好转的假象,是临终前的预兆,并非佳兆。主要表现为久病重病之人,本已失神,突然神志转清,精神转佳,目光转亮,言语不休,想见亲人;或原来面色晦暗,突见面赤如妆;或不欲饮食,突然食欲增加等。2.望面色望面色,是指望面部的颜色和光泽,我国人的正常面色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病态面色大致可分为五种:①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证、惊风证、肝病。赤色主热证;黄色主湿证、虚证;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黑色主肾虚证、瘀血证、水饮证。3.望形态望形体—望形体主要是观察患者体型的强弱、胖瘦及体质类型。(1)形体强弱:骨骼粗大,胸廓宽厚,肌肉充实,皮肤润泽等,是形体强壮的表现;骨骼细小,肌肉瘦削,筋弱无力,皮肤枯燥等,是形体衰弱的表现。(2)形体胖瘦:观察形体胖瘦应注意与精神状态、食欲食量等结合起来综合推断。(3)体质类型:分为阳脏人、阴脏人、及阴阳平和人。望姿态—主要观察患者的动静姿态及肢体的异常动作。“阳主动,阴主静”,患者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