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史前稻作农业的成就

中国史前稻作农业的成就_第1页
1/70
中国史前稻作农业的成就_第2页
2/70
中国史前稻作农业的成就_第3页
3/70
中国史前稻作农业的成就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稻作农业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已经证明,早在史前时代中国的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就进展出了较成熟的稻作农业。中国史前稻作农业经历了从起源、产生、进展,到成熟的全过程。大致说来,新石器时代早期是稻作农业的起源时期,新石器时代中期是稻作农业产生的时期,新石器时代晚期是稻作农业大进展的时期,新石器时代末期是稻作农业的成熟时期。正是在史前稻作农业进展的基础上,中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广阔地区才产生出了丰富多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显示出史前稻作农业的辉煌成就,并最终从史前走向了文明。一、新石器时代早期史前稻作农业的起源 稻作农业是对栽培稻的耕种。现代植物学、遗传学、农学的讨论已经揭示出,栽培稻是由普通野生稻经人工培育驯化以后,改变其遗传性状而来的。普通野生稻是一种多年生的可食用植物,栽培稻则是一种一年生的粮食作物。要把普通野生稻培育驯化成栽培稻,其中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在人类历史的初期,生产力水平还十分原始的情况下,这个过程更要漫长。那么,我们的远古祖先是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时候、如何把野生稻培育驯化成栽培稻的呢?1994 年中美联合考古发掘了江西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两个遗址以及大约同一时期湖南省的考古学家在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的发掘,都为探究稻作农业的起源提供了初步线索。仙人洞是一个洞穴遗址,其附近的吊桶环是一个临时营地兼作猎物屠宰场的自然岩棚。在这两地的发掘发现了三个时期的堆积(1)。旧石器时代晚期只见于吊桶环下层(即 J~O 层),碳 14 测年未校正数据约在公元前 1.8 万年以后。中石器时代(或归属旧石器晚期之末)包括吊桶环中层(即 F~1 层)和仙人洞下层。以上两个时期主要出土打制石器,未见磨制石器,也无陶器。新石器时代早期包括吊桶环上层(即 B~E 层)和仙人洞上层,碳 14 测年约公元前 1.4 万~前 9000 年(未校正),最大的变化是新出现少量的磨制石器或局部磨制石器,特别是新出现了较多陶器。其显着的特点是栽培稻、磨制石器和陶器共存。 同时还提取了两地三个时期的野生稻植硅石,结合花粉分析,从中可以看出仙人洞和吊桶环先民从采集野生稻到学会人工栽培水稻的漫长变化过程。在中石器时代的吊桶环中层内 G 层,突然出现有大量野生稻植硅石。仙人洞下层也发现有野生稻植硅石。说明这时人们大量采集野生稻成为其食物来源的主要部分。到新石器...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史前稻作农业的成就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