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评价

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评价_第1页
1/21
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评价_第2页
2/21
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评价_第3页
3/21
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评价(12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评价 吴得文 摘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状况直接影响城市的社会经济进展和人居环境建设。基于数据包络法对全国 655个城市土地投入产出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①目前中国城市土地投入产出效率普遍较低,呈现出东部地区高、中西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存在规模等级递增效应,但小城市表现出明显的特别性。②影响中国城市土地投入产出效率较低的因素较多,其中,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投入过多尤为突出,固定资产投资和建设用地也存在一定冗余,环境产出效益相对不足。③中国大部分城市土地规模效率处于递增状态;城市土地规模效率空间分布亦呈现出东部地区高、中西部低的格局,且存在规模等级递减效应。对不同空间尺度和不同规模等级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子分析,对各级政府制定城市进展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城市土地;投入产出效率;规模效率;数据包络法;中国 1 引言城市土地作为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空间载体,其利用效率状况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社会经济进展和人居环境建设[1]。因而,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讨论一直受到讨论者的高度重视。国外有关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理论讨论,早期主要是生态学派采纳描述性的历史形态方法直观辨认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及演变,归纳出轴向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及多核模式等一般性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2-6]。与历史形态学派的描述和归纳方法不同,经济区位理论以市场平衡理论为基础,注重运用空间经济学理论和系统的数理分析方法来演绎和构建城市土地利用理论模型[4],推导出竞标地租随距城市中心的距离增加而减少、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上趋向于自然分离、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由中心向外缘逐渐降低的城市土地利用三大特点[7],以及一个完全竞争性的土地市场不会形成一个高效的土地利用模式[8]和划定城市边界将会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9]等理论至今仍对城市土地的优化配置和提高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另外,强调对人的讨论,提倡把人的价值观、意识和能动性等非经济的社会动力因素纳入城市土地利用讨论范畴的行为学派,以及运用政治经济学理论和方法揭示城市土地利用的内在动力机制、解释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模式的政治经济学派[10]等理论,对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社会驱动力和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途径也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对城...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评价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