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2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随着形势的进展,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对中国进展的限制越来越大。1980 年 6 月,邓小平同志在一次接见外宾时,第一次以“对外开放”作为我国对外经济政策公之于世。1981 年 11 月召开的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又进一步明确指出:“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加强国际经济技术沟通,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方针。”1982 年 12 月,对外开放政策被正式写入我国宪法,由此确定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揭开了我国经济进展的新的序幕。 中国的对外开放大体经历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试办经济特区。1979 年 7 月和 1980 年 5 月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市和厦门市创办经济特区。1988 年 4 月全国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正式批准海南岛建省、办经济特区。这是对外开放的重大步骤,是利用国外资金、技术、管理经验来进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崭新试验。经济特区实行特别经济政策,以市场调节和外向型经济为主,发挥了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改革试验基地的作用。 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中国经济特区充分利用毗邻国际市场的区位优势和国家赋与的特别政策,着力进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加国际竞争与合作,已经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导的外向型经济结构,是目前中国外商投资最为集中的地区。 第二阶段,进一步开放沿海城市。1984 年 5 月,党中央、国务院在总结经济特区经验的基础上,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等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扩大其经济技术对外自主权,实行类似经济特区的政策,先形成投资环境较好的“小气候”,比较集中地为外商提供投资场所,举办工业项目,引进先进技术和科技项目,开发新产品,兴办新产业,促进老企业的技术改造,优化经济结构,带动各自腹地的经济进展。 第三阶段,进一步扩大沿海开放区域。1985 年 2 月,党中央提出了沿海地区经济进展战略,先后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建立,经历了由小到大,先"小三角"后"大三角"的进展过程。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建立,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布局,使我国对外开放由城市扩展到宽阔农村,大大扩大和拓宽了对外开放的规模和领域。 第四阶段,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