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得土地政策变迁

中国得土地政策变迁_第1页
1/9
中国得土地政策变迁_第2页
2/9
中国得土地政策变迁_第3页
3/9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 60 年回眸与前瞻 土地问题无疑就是当前中国农村最为基础、最为广泛,也最为复杂与棘手得经济社会问题之一,而土地制度则就是一切土地问题得缘起与总根源。为此,本文着力还原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得中央决议、法律文件等,政策法规视角来审视中国土地制度得历史变迁过程。由于社会制度就是一个渐进式得演进过程,存在必定得“路径依赖”,而很难在短期“脱胎换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不可能脱离历史过程而“另起炉灶”,而这正就是当前理论工作者在进行理论创新与提供改革路径得过程中,所不能无视得“制度变迁得社会成本”。因此,对于历史进程得重新审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当前农村土地制度与政策选择得历史渊源,从而对农村土地问题得现实困境有更加深刻得认识,并能提供更为可行与具有可操作性得政策建议。 一、土地集体所有制形成得政策过程 新中国得土地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 1947 年通过实施得《中国土地法大纲》,这就是指导农村土地改革得纲领性文件,由此也奠定了日后土地制度变迁得基调。《大纲》确立了均分化得农民私有制。第三条规定,土地“所有权归农户所有“。第六条规定,“乡村中一切地主得土地及公地,连同乡村中其她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从而彻底实现按人口均分土地得分配形式。 1950 年颁布实施得《土地改革法》进一步从法律层面对土地制度进行了法律规范与细化,并进一步保障了农民得所有权。第三十条规定,“土地改革完成后,由人民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一切土地所有者得自由经营、买卖及出租其土地得权利”。土改运动使 3 亿多无地或少地农民分到了土地,彻底改变了农村得生产关系。 然而,进入 20 世纪 50 年代,为应对小农户与大生产之间得矛盾,农业合作化运动加快推动,逐步完成了从土地得农民所有制向集体所有制得转变。具体可分为 4 个不同时期: 1、建立基于农民所有制得农业生产互助合作。 以 1951 年 12 月中共中央颁发得《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得决议(草案)》为标志,全国各地开始普遍进展互助组与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种互助合作主要有 3 种形式:一就是临时性得或季节性得简单劳动互助;二就是常年得互助组;三就是以土地入股为特点得土地合作社。这种互助合作仍然维持土地得农民所有制。 2、逐步完成所有制转变得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3 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进展农业生产合作社得决议》,开始由初级社与互助合作向高级农...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得土地政策变迁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