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窑洞特点演变历史资料

中国窑洞特点演变历史资料_第1页
1/4
中国窑洞特点演变历史资料_第2页
2/4
中国窑洞特点演变历史资料_第3页
3/4
1、 根源窑洞历史非常悠久,关于窑洞的最早记载是在中国最早的地理博物书籍《山海经》中。据古建筑学家考证,4000 多年前,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的汉族就有“挖穴而居”的习俗。 据新华社西安 2004 年 10 月 17 日电西北大学考古系及陕西省考古讨论所专家对陕西省旬邑县赤道乡下魏洛村附近的龙山时期遗址考古发掘表明:4000 年前的陕西人住的是窑洞,吃的是粟米,并开始使用陶器。考古人员在此清理出的 16 座房址大部分保存良好,房屋结构多为主室外有外间或院落。《诗经·大雅·绵》中记载:“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亶父,周文王的祖父。陶,借为掏;复,借为覆。从旁掏的洞叫覆,即窑洞或山洞;向下掏的洞叫穴。周人不修房室(“未有家室”)的穴居习俗,与现在仍然存在的宁南窑洞是一脉相承的。2、窑洞的分布我国是一个窑居比较普遍的国家,从新疆吐鲁番、喀什,甘 肃兰州、敦煌、平凉、庆阳、甘南,宁夏银川、固原,陕西乾县、延安,山西临汾、浮山、平陆、太原,河南郑州、洛阳、巩县以及福建龙岩、永定和广东梅县等地区。 陕西窑洞主要分布在陕北,指陕西省延安、榆林等地的窑洞式住宅。它建在黄土高原的沿山与地下,是天然黄土中的穴居形式,因其具有冬暖夏凉,不破坏生态,不占用良田,经济省钱等优点,被当地人民群众广泛采纳。陕北窑洞有靠山土窑、石料接口土窑、平地石砌窑多种,一般城市里以石、砖窑居多,而农村则多是土窑或石料接口土窑。主要形式有地坑窑、沿崖窑、锢窑。 2、 窑洞的形式从建筑的布局结构形式上划分可归纳为靠崖式、下沉式和独立式三种形式。(1)靠崖式窑洞(崖窑)靠崖式窑洞有靠山式和沿沟式,窑洞常呈现曲线或折线型排列,有和谐美观的建筑艺术效果。在山坡高度允许的情况下,有时布置几层台梯式窑洞,类似楼房。(2)下沉式窑洞(地窑)下沉式窑洞就是地下窑洞,主要分布在黄土塬区-没有山坡、沟壁可利用的地区。这种窑洞的作法是:先就地挖下一个方形地坑,然后再向四壁窑洞,形成一个四合院。人在平地,只能看见地院树梢,不见房屋。(3)独立式窑洞(箍窑)窑独立式窑洞是一种掩土的拱形房屋,有土墼土坯拱窑洞,也有砖拱石拱窑洞。这种窑洞无需靠山依崖, 能自身独立,又不失窑洞的优点。可为单层,也可建成为楼。若上层也是箍窑即称“窑上窑”;若上层是木结构房屋则称“窑上房”。窑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既节约土地,又经济省工,确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筑形式。洞防火,防...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窑洞特点演变历史资料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