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诗性文化特征

中国诗性文化特征_第1页
1/40
中国诗性文化特征_第2页
2/40
中国诗性文化特征_第3页
3/40
中国诗性文化特征 摘要:中国传统的“诗性文化”产生于“亚细亚的古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感性与理性未经彻底分化的“早熟”状态,其主要特征为:在所有的艺术产品中,诗歌具有主导和扩散的地位。在所有的文化产品中,艺术具有主导和扩散的地位。“礼乐文化”的行为准则使人们的言谈举止均具有着艺术的特征。“世俗文化”的信仰空缺使艺术具有了准宗教的功能。属于汉藏语系的民族语言所具有的模糊性、多义性和音乐性特征与艺术的表达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亲和关系。上述特征的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从结构和功能的角度来重新理解传统文化,而且对当今中国的美学理论和艺术实践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一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习性,一种文化有一种文化的特征。说到中华民族,人们常用“诗性民族”、“泛美文化”等概念加以概括,然而这些习而不察、用而不知、语焉未详的概念背后究竟有多少根据呢?对于它们的理解是否有助于我们的文化反思呢?笔者在《多维视野中的儒家文化》一书中曾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做过一番简单的比较,认为由于“古典的古代”与“亚细亚的古代”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上的不同,使得西方人在进入文明时代的进程中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分裂得比较彻底,从而在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的也将感性和理性分裂的比较彻底;而中国人则更多地保存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天然联系和原始情感,从而在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的也更多地保持了感性和理性相互渗透的原初状态。表现在文化结构上,西方人以相互对立的两极最为发达,在感性方面有体育,在理性方面有科学;而中国古代既没有奥林匹克式的体育传统,也没有毕达哥拉斯学派似的科学精神。相反的,在中国的文化结构中,艺术和技术则占有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无论艺术还是技术,都既非单纯的感性,也非纯粹的理性,而是将二者统一在一起的。这不仅符合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心理结构,而且也为“诗性民族”、“泛美文化”等课题的讨论廓清了一些障碍。本文将在此基础上从艺术产品、文化产品、行为方式、信仰方式、语言特征等五个方面加以分析,并在进一步反思我们自近代以来在艺术和美学方面所走过的弯路。说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首先是因为“诗”这种文化产品在中国艺术中占有着特别地位。从春秋的“诗经”到战国的“楚辞”,再到汉魏的“乐府”,从“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诗这种形式虽然千变万化,但却始终占据着中国艺术的主导地位,并渗透到以后出现的其他艺术形式之中:不...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诗性文化特征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