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学中的图象问题[方法点拨](1)要理解图象斜率和截距的物理意义;(2)要把图象和运动情景结合起来分析问题.1.(由受力求v-t图象)以相同初速度将两个物体同时竖直向上抛出并开始计时,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以忽略,另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物体速率成正比,下列用虚线(斜线)和实线描述两物体运动的速率—时间图象可能正确的是()2.(由F-t图象求运动)(多选)质量m=2kg、初速度v0=8m/s的物体沿着粗糙的水平面向右运动,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同时物体还要受一个如图1所示的随时间变化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水平向右为拉力的正方向.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取g=10m/s2)()图1A.0~1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B.1~2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C.0~1s内,物体的位移为7mD.0~2s内,物体的总位移为11m3.(由受力求运动)如图2甲所示,一质量m=1kg的物块静置在倾角θ=37°的斜面上.从t=0时刻开始对物块施加一沿斜面方向的拉力F,取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8,取sin37°=0.6,cos37°=0.8,重力加速度g=10m/s2,物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下列图象中正确反映物块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规律的是()图24.水平地面上某平板车正在做直线运动,t=0时将质量为m的物块无初速度地放在平板车上,控制车的运动使车的v-t图象如图3所示.已知物块与平板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平板车足够长,g取10m/s2,则物块运动的v-t图象为()图35.(多选)如图4甲所示,水平地面上固定一足够长的光滑斜面,斜面顶端有一理想定滑轮,一轻绳跨过滑轮,绳两端分别连接小物块A和B.保持A的质量不变,改变B的质量m,当B的质量连续改变时,得到A的加速度a随B的质量m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设加速度沿斜面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g取9.8m/s2,斜面的倾角为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4A.若θ已知,可求出A的质量B.若θ未知,可求出图乙中a1的值C.若θ已知,可求出图乙中a2的值D.若θ已知,可求出图乙中m0的值6.游乐场有一种滑雪游戏,其理想简化图如图5甲所示,滑道由倾角为θ=30°的斜坡和水平滑道组成.小孩在距地面h=10m处由静止开始从斜坡滑下,到达底端时恰滑上水平滑道上放置的长为l=3m的木板(忽略木板厚度),此后小孩和木板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斜坡滑道与水平滑道为圆滑过渡,速度由斜坡方向转为水平方向时大小不变,不计小孩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10m/s2.求:图5(1)小孩与斜坡间的动摩擦因数;(2)小孩脱离木板时的速率.答案精析1.D[根据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速率—时间图象的斜率也表示加速度.忽略空气阻力的竖直上抛运动,其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对称.所受空气阻力与物体速率成正比的竖直上抛运动,上升阶段重力和空气阻力方向相同,开始上升时合外力最大,随着上升高度的增加,合外力逐渐减小,加速度逐渐减小,上升到最高点时,加速度减小到g;下落阶段重力和空气阻力方向相反,随着下落高度的增加,物体速率增加,所受空气阻力增加,合外力减小,加速度减小,所以描述两物体运动的速率—时间图象可能正确的是选项D.]2.BD[由题图可知,在0~1s内力F为6N,方向向左,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μmg=ma,解得加速度大小a=4m/s2.在1~2s内力F为6N,方向向右,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μmg=ma1,解得加速度大小a1=2m/s2,所以选项A错误,B正确;由运动学规律可知0~1s内位移为x1=v0t1-at=6m,选项C错误;同理可计算0~2s内的位移为11m,选项D正确.]3.C[由mgsinθ=6N,Ff=μmgcosθ=6.4N,初始时物块静止在斜面上,此时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0~1s时间内物块静止;1~2s时间内物块开始沿斜面向上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t=2s时物块加速度大小为12.4m/s2;t=2s后F=-0.4N,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12.8m/s2,物块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静止,由于物块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大于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故物块减速到零的时间小于1s,C正确.]4.A[当平板车做匀速运动时,物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