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手术技术操作常规一、四部触诊用以检查子宫大小、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及胎先露就是否衔接。1、孕妇排尿后仰卧于检查台上,暴露出腹部,双腿略屈曲分开以使腹肌放松。2、检查者站与孕妇右侧,进行前 3 步手法时,检查者面对孕妇脸部,做第 4步时,检查者面对孕妇足端。3、触诊方法:第 1 步手法:检查者两手置于宫底部,手测宫底高度,根据其高度估量胎儿大小与妊娠周期就是否相符。然后以两手指腹相对交替轻推,推断在宫底部得胎儿部分,若为胎头则硬而圆且有浮球感,若为胎臀则柔软而宽且形态不规则。第 2 步手法:确定胎产式后,检查者两手掌分别置于腹部左右侧,轻轻深按进行检查。触到平坦饱满部分为胎背,并确定胎背向前、向侧方或向后。触到可变形得高低不平部分为胎儿肢体,有时能感到胎儿肢体在活动。第 3 步手法:检查者右手拇指与其她 4 指分开,置于耻骨联合上方握住胎先露部,进一步检查就是胎头或胎臀,左右推动以确定就是否衔接。若胎先露部仍可以左右移动,表示尚未衔接入盆;若不能被推动,则已衔接。第 4 步手法:检查者左右手分别置于胎先露部得两侧,沿骨盆入口向下深按,进一步核实胎先露部得诊断就是否正确,并确定胎先露部入盆程度。先露为胎头时,一手能顺利进入骨盆入口,另手则被胎头隆起部阻挡,该隆起部称胎头隆突。枕先露时,胎头隆突为额骨,与胎儿肢体同侧;面先露时,胎头隆突为枕骨,与胎背同侧。二、骨盆测量 骨盆大小及其形态对分娩有直接影响,就是决定胎儿能否顺利经阴道分娩得重要因素。产前检查时应作骨盆测量。骨盆测量格外测量与内测量两种:(一)骨盆内测量测量时孕妇取仰卧截石位。妊娠 24-36 周、阴道松软时测量为宜,过早测量阴道较紧,近预产期测量容易引起感染。1、对角径(DC):为骶岬上缘中点到耻骨联合下缘得距离,正常值为 12、5—13cm,此值减去 1、5-2cm 为骨盆入口前后径得长度,称为真结合径,正常值为11cm。检查者将一手示、中指伸入阴道,用中指指尖触到骶岬上缘中点,示指上缘紧贴耻骨联合下缘,另一手示指标记此接触点,抽出阴道内得手指,测量其中指尖到此接触点得距离,即为对角径。测量时若中指指尖触不到骶岬上缘,表示对角径值>12、5cm。但骨盆入口最短前后径并不就是对角径与真结合径,而就是产科结合经,此值无法用手指直接测出,可通过对角径减去 2、5cm 左右间接得出,正常值为 10cm,该数值取决于耻骨联合高度与倾斜度。2、坐骨棘间径:测量两侧坐骨棘间径得距离,正常值为 10cm。方法就是以一手得示、中指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