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考18个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

高考18个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_第1页
1/19
高考18个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_第2页
2/19
高考18个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_第3页
3/19
高考 18 个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常考的共有 18 个,分别是之、乎、者、也、因、其、所、与、而、且、乃、于、若、为,则、何、以、焉!它们的意义及用法如下:一、之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例:(1)太后盛气而揖之。(《触龙说赵太后》) (2)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3)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与妻书》) 2.指示代词:这,此。 例: (1)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将伐颛臾》) (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 (3)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二)助词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例: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 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5.用在时间名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例: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三)动词,到……去 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二、乎 (一)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例:(1)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2)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例: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3.表揣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例: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例: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离骚》) (二)介词,相当于“于”“在”等,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例:(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2)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 (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三)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例:(1)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三、者 (一)助词 1.指人、物、事、时、地等,译为“……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考18个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