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模拟实验若干问题探讨 实验本是自然科学中的一个概念,但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实践的进展,自然科学中的仿真和模拟等实验方法和原理也逐渐被引入社会科学。把自然科学中的实验机制引入会计教学过程,就产生了会计模拟实验。会计模拟实验可以表述为:以企事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实际经济业务以及产生和形成这些经济业务相关的内部和外部经济联系、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凭证在各会计岗位间的传递程序等作为模拟实验对象,根据会计制度的要求,用直观真实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报表,进行会计业务模拟演练,从而使学生对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获得直观、全面系统的认识的一种室内实践方法。本文就会计模拟实验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 一、会计模拟实验所具的优越性 由于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社会科学,因此要求会计教学不仅要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传授基本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而且要特别注重培育他们应用会计理论和方法、解决会计实践问题的能力。也即会计教学应包括两方面,一是理论教学;二是实践教学。 会计学的理论教学一般比较抽象,学生对如何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难以形成全面直观的认识。面对实际工作中各种各样的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面对繁多复杂的经济业务、会计核算程序和方法,一般都需要一个比较长的适应和重新学习的过程。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只有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传统的校外实习;二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的校内会计模拟实验。与实践教学的另一种形式———校外学习相比,会计模拟实验有着较大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会计模拟实验比校外实习能提供 会计模拟实验按实验内容的综合程度分为单项模拟实验、阶段性模拟实验和综合模拟实验三类。单项模拟实验。是以理论教材的章节为实验单位,按理论进度分别组织实验。如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可分别开展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实验,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和传递实验,会计账簿开设和登记实验,结账和错账更正实验等。 2.阶段性模拟实验。在学生学习完某一门会计专业理论课后,学校应安排一至二周的时间,对本课程所涉及的经济业务和相关会计处理方法、程序进行较综合的模拟演练,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深化本课程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如在学完《财务会计》后,可设计一些涉及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负债、收入、费用以及利润结算和分配等的经济业务,让学生全面掌握从最初原始凭证的取得,记账凭证的填制到有关总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