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低温作业防范措施

低温作业防范措施_第1页
1/5
低温作业防范措施_第2页
2/5
低温作业防范措施_第3页
3/5
低温作业防范措施一、什么是低温作业 低温作业是指在寒冷季节从事室外及室内无采暖的作业,或在冷藏设备的低温条件下以及在极区的作业。 二、低温作业的危害在低温环境中,由于机体散热加快,可引起身体各系统一系列生理变化,重者可造成局部性或全身性损伤,如冻伤或冻僵,甚至引起死亡。 我国东北华北及西北部分地区属于寒区。在这些地区遇到严寒强风潮湿气象条件,从事露天作业以及工艺上要求低温环境作业时,尤其是当作业人员衣服潮湿时极易发生冷伤。 低温作业人员的作业能力,会随温度的下降而明显下降。如手皮肤温度降到 15.5℃时,操作功能开始受影响,降到 10 -12℃时触觉明显减弱,降到 8℃时,即使是粗糙作业(涉及触觉敏感性的)也会感到困难,降到 4℃-5℃时几乎完全失去触觉和知觉。即使未导致体温过低,冷暴露对脑功能也有一定影响,使注意力不集中、反应时间延长、作业失误率增多,甚至产生幻觉,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也有一定影响。 低温对人体的危害表现为:寒冷对机体的有害作用,统称为冷伤。冷伤可分为全身性冷伤和局部性冷伤两类。第一个是引起局部冻伤,与人在低温环境中暴露时间长短有关;第一个是产生全身性影响。人体在低温环境暴露时间不长时,能依靠温度调节系统,使人体深部温度保持稳定。但暴露时间较长时,中心体温渐渐降低,就会出现一系列的低温症状,出现呼吸和心率加快、颤抖等,继而出现头痛等不适反应。当中心体温降到 30 -33`C 时,肌肉由颤抖变为僵直,失去产热的作用。长期在低温高湿条件下劳动,易引起肌痛、肌炎、神经痛、神经炎、腰痛和风湿性疾患等。防寒服 低温对人体的影响比较复杂,涉及低温的强弱程度、作用时间,以及方式。例如突然进人低温环境或机体受到暴寒的作业人员,同长时间在低温环境中并渐渐适应的作业人员,其应激程度不同。此外,机体本身的生理情况、作业的性质与条件,以及对低温的耐受能力等也有较大差异。因而对营养的需求也就不同。长期从事低温作业可对人的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以及骨关节产生危害,引起一些职业相关性疾病。 低温环境会引起冻伤、体温降低,甚至造成死亡。在极冷的低温下,很短时间内便会对身体组织产生冻痛、冻伤和冻僵。冷金属与皮肤接触时还会产生粘皮损害,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零下 10 多度以下的低温环境中。 温度虽未低到足以引起冻痛和冻伤的程度,但由于全身性的长时间低温暴露,使人体热损失过多,深部体温下降到生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低温作业防范措施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