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荣 向老子问道 笔记(16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傅佩荣《向老子问道》一个人内在的空虚与茫然,主要原因是忘记与自己的灵魂互动,使生命碎裂而无法整合。——傅佩荣学哲学、读经典、悟人生离开人生,哲学是空洞的,它没有内容;离开哲学,人生是盲目的,找不到方向,不知道该往哪里走。哲学与人生配合起来,用很扼要地方式把人生做一个总结式的说明,然后对于自己未来才会有一些的参考价值。哲学是人生的经济学,你学会了哲学人生就会变得很有效率,不会花时间在那些细微末节的苦恼上,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这样的人生比较清爽,也是比较让人家艳羡的。入门须正,境界须高。开卷有益,做一个专通雅的人。30 岁之前要读儒家,40 岁之后读道家,50 岁左右读《易经》。因为 30岁以前你要投入社会,准备成家立业,一定要非常积极地面对人生,当然要学儒家。从 40 岁开始一定要学道家,因为到那个时候你已经对人间冷暖、人性善恶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应该用道家的智慧将人生看成一个整体,要逍遥一些。50 岁左右则要读《易经》,学会把握生命的全局,提升生命的境界。主题一、面对天下大乱第一讲:虚无主义的危机第二讲:与儒家的三点差异第三讲:从认知提升到智慧主题二、“道”的深刻含义第四讲:“道”是什么?第五讲:“道”与“德”的配合第六讲:从“道”来看万物主题三、圣人无心而为第七讲:圣人的定位第八讲:圣人的表现第九讲:圣人的榜样主题四、三宝足以安身第十讲 慈:慈爱对待人与物第十一讲 俭:节俭珍惜万物第十二讲:不敢为天下先老子之道1、道是“始”,是万事万物本源;是自然、自在的存在,是那种无法描述,却可推动世界万物运转的混沌力量。2、道是“常”,是万物变化多端背后的“不变”。是规律,是所有的存在都必须依从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3、道是“无”,人的肉眼虽无法企及,但却真实的存在,是万事万物的灵魂。4、道是“一”,世间的一切存在的本质,始终如一,区别只在现象。万变幻象之本老子的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道之质,即化生为万物的原物质。二是道之性,即这原物质化生的万物演化时所遵循的基本法则。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无为无不为”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营造了宜于万物生长的环境,万物顺应环境而形成的天性自然生长,“道”从不去干涉它束缚它,不替万物做主宰,“生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