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数学教学中培育同学的新观念、新思想 新观念中不仅包涵对事物的新熟悉、新思想,而且包涵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为此作为新人才就必须学会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猎取新知识更新观念,形成新熟悉。在数学史上,法国大数学家笛卡儿在同学时代喜爱博览群书,熟悉到代数与几何割裂的弊病,他用代数方法讨论几何的作图问题,指出了作图问题与求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通过具体问题,提出了坐标法,把几何曲线表示成代数方程,断言曲线方程的次数与坐标轴的选择无关,用方程的次数对曲线加以分类,熟悉到了曲线的交点与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主张把代数与几何相结合,把量化方法用于几何讨论的新观点,从而创立解析几何学。作为数学〔老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同学学会,更应教同学会学。在不等式证实的教学中,我重点教同学碰到问题怎么分析,灵活运用比较、分析、综合三种基本证法,同时引导同学用三角、复数、几何等新方法讨论证实不等式。 例 已知 a=0,b=0, 且 a+b=1, 求证 (a+2) (a+2) +(b+2) (b+2)=25/2 证实这个不等式方法较多,除基本证法外,可利用二次函数的求最值、三角代换、构造直角三角形等途径证实。假设将 a+b=1(a=0,b=0) 作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线段,也能用解析几何知识求证。 证法如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取直线段 x+y=1,(0==1), (a+2) (a+2) +(b+2) (b+2)看作点(-2,-2)与线段 x+y=1 上的点(a,b)之间的距离的平方。由于点到一直线的距离是这点与该直线上任意一点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值。而 d*d=( -2-2-1|)/2=25/2, 所以(a+2) (a+2) +(b+2) (b+2)=25/2。"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同学受益终生。 引导同学培育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育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可自学能力的培育,首先应从阅读开始,初一同学阅读能力较差,没有优良的阅读习惯,老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句、逐段领读、解释,对重要的教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 关于例题,让同学读题,引导同学审题意,确定最正确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看书习惯之后,老师可以依据同学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题纲,设置思索题,让同学带着问题纵向深化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沟通,互相启发,促使同学再次阅读,寻找答案,弥补自己先前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