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社会管理的相关概念一、社会建设的内涵 社会建设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它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都囊括进来了,属于一种总体性的社会建设。 狭义:社会建设仅仅指广义的社会建设之一部分即“四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之“一位”。这种社会建设的内容,大体由社会政策法规、社会事业、社会组织机制、社会管理体制等构成,本身也是一个完整体系。 二、社会建设的构成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社会事业建设(称之为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一般把科研、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统一称为社会事业。 ) (二)社会体制和社会法律规范建设 (三)社会管理和社会安全体制建设 (四)社会结构调整 三、社会管理的内涵 社会管理,就是指以维系社会秩序为核心,通过政府主导、多方参加,法律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认同、秉持社会公正、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治安、应对社会风险,为人类社会生存和进展制造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运行条件和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的活动。 (二)社会管理与行政管理、经济管理的区别 行政管理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一种管理活动,它是运用正式制度的方式(行政、法律、制度等)进行公共社会事务的管理,带有明显的强制性。行政管理既管理社会的公共事务,又执行政治统治的职能,其主体是政府。社会管理主体除了政府,还有社会组织,它既用正式制度的手段也用非正式制度的手段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例如道德、伦理、习俗、宗教等,具有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相结合的特点。 经济管理主要是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合理组织、合理调节,它包括两大方面:宏观经济管理,即国家对国民经济体系和社会经济活动的控制、指导、调节、监督;微观经济管理,即各类企业、合作经济组织、个体劳动者的经营管理。 经济管理内容主要是社会的经济活动领域。经济管理的手段有市场机制、行政机制和文化机制,政府是宏观经济管理的主体,虽然我国目前政府经济管理的行政手段呈递减的趋势,却仍然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而企业主要是运用市场调节手段。 (三)社会管理的主体 社会管理的主体是多元化的,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矛盾 和日益繁重的社会管理任务,仅靠党和政府的力量已远远不够,需要社会组织、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