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辅导一一货币供给与利率•问题:在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中,利率比货币供给量更有效•一、货币供给量1. 货币供应量(Money Supply)是指:世界各国中央银行货币估量径不完全一致,但划分的基本依据是一致 的,即流动性大小。所谓流动性,是指一种资产随时可以变为现金或商品,而对持款人又不带来任何损失,货币 的流动性程度不同,在流通中的周转次数就不同,形成的货币购买力及其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也不一样。2. 所谓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 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组织管理的基本方针 和基本准则。广义来所就是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求, 以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3. 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的和紧缩性的两种。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 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 货币政策最合适。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 息率也随之提高。调控作用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1.通过调控货币总量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2.通 过调控利率和货币总量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3.调节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比例;4.引导 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二、利率1. 利息率的高低,影响利息率的因素,主要有资本的边际生产力或资本的供求关系。此外还有承诺交付货币的 时间长度以及所承担风险的程度。利息率政策是西方宏观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政府为了干预经济,可通过变动 利息率的办法来间接调节通货。在萧条时期,降低利息率,扩大货币供应,刺激经济进展。在膨胀时期,提高利 息率,减少货币供应,抑制经济的恶性进展。所以,利率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利率是市场经济体制中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渠道,也是西方发达国家日益倚重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我国,随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由直接向间接方式的逐步转变,利率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 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央银行日益注重发挥利率这一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杠杆作用,利率调整日趋灵活。自 1990 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