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病情早期识别及处置制度1.目的确保患者病情变化时,医务人员能够及时做到早识别、早处置、早告知、保障患者安全。2.范围医院科室/部门、员工、医学学员、患者、来访者。3.定义无。4. 内容4.1 早期病情变化识别内容:主要包括原有症状体征明显加重或出现新症状体征,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出现检查或检验明显异常或危险值。原有症状体征明显加重或出现新症状体征: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反应不佳或意识改变。呼吸急促、困难或呻吟。皮肤出现花纹或四肢厥冷。面色明显改变时,包括青紫、苍白、黄染等。频繁呕吐或腹泻,伴脱水表现。出现腹胀或腹胀明显加重。出现抽搐。明显吞咽困难、排尿或排便困难。出现水肿或水肿加重。活动性出血。石膏固定或加压包扎的肢体或器官远端出现青紫、温度下降、动脉搏动减弱或消逝。孕妇出现以下症状:阵发性腹痛。阴道出血。阴道流液。胎动异常。皮肤黄染。头痛、头晕、眼花。产妇出现以下症状:突然出现大量阴道出血。剖宫产术后刀流液、流脓。乳房红肿胀痛。恶露有异味。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呼吸频率。成人:呼吸频率>24 次/分,或<10 次/分。儿童:呼吸频率>60 次/分,或<10 次/分。4.1.2.2 心率成人:<60 次/分,或>1 次/分。儿童:<60 次/分,或>2 次/分。4.1.2.3 血压成人:收缩压<90mmHg,或收缩压>140mmHg。儿童:收缩压<70mmHg,或收缩压>140mmHg。经皮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90%(吸氧状态下)。4.1.2.5 体温不升(<35° C)或发热(>38.5° C)出现检查明显异常或危险值。4.2 早期病情变化的应对策略成人患者(含孕产妇):单项异常情况,责任护士或值班护士应向主管医师或听值医师汇报,进行分析处置。将相应的分析、处置记录入病历中。非本专业病情变化,经过处置后,效果不明显者,请专科医师会诊协助处理。异常情况超过两项者,启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进行评估。评分 0-4 分:主管医师或听值班医生查找原因,对症处理。评分 5-8 分:主管医师或听值班医师查找病因,对症处理。经处理后无好转,请专科医师会诊,如病情无好转可请快速反应小组人员协助抢救。评分>9 分:科室对症处理同时急请快速反应小组人员协助抢救。4.2.1.2儿童患者:单项异常情况,责任护士或值班护士应向主管医生或听值班医师汇报,进行分析处置。将相应的分析、处置记录病历中。非本专业病情变化,经过处置后,效果不明显者,请专科医师会诊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