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病房楼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一、疏散通道内不得堆放可燃物品及其他杂物、不得加设病床。为划分防火防烟分区设在走道上的防火门,如平常需要保持常开状态,发生火灾时则必须自动关闭。二、按相关规定设置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前室内一律不得堆放杂物,防火门必须保持常关状态。疏散门应采纳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不应采纳推拉门、卷帘门、吊门、转门。除医疗有特别要求外,疏散门不得上锁;疏散通道上应按规定设置事故照明、疏散指示标志和火灾事故广播并保持完整好用。三、无论是使用医用中心供氧系统还是采纳氧气瓶供氧,都应遵循相关操作规程。给病人输氧时应由医护人员操作。采纳氧气瓶供氧,氧气瓶要竖立固定,远离热源,使用时应轻搬轻放,避开碰撞。氧气瓶的开关、仪表、管道均不得漏气,医务人员要常常检查,保持眼气瓶的干净和安全输氧。同时应提醒病人及其陪护、探视人员不得用有油污和抹布触摸氧气瓶和制氧设备。四、医务人员要随时检查病房用火、用电的安全情况。病房内的电气设备和线路不得擅自改动,严禁使用电炉、液化气炉、煤气炉、电水壶、酒精炉等非医疗器具,不得超负荷用电。病房内禁止使用明火与吸烟,禁止病人和家属携带煤油炉、电炉等加热食品。应在病房区以外的专门场所设置加热食品的炉灶并由专人管理。医院病房楼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二)1. 在标本采集、给药、输液、手术等各类诊疗活动时,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要同时查对患者姓名和住院号,不得仅以房间号、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2.全院各病房、重症监护室的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必须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别病人的一种手段。3.急诊、病房、手术室、等病人的转运交接必须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4.在手术患者转运交接中除查对患者姓名和住院号,同时须有识别患者身份的纸质“腕带”标识。在手术患者进手术室前,由所在科室护士对患者使用纸质“腕带”标识,写明患者身份信息;进入手术室后,手术室护士接收时进行严格查对、记录、签名。5.急诊科对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病人的一种手段,在与病房与手术室之间转科时,须填写《患者转科交接本》,交接时严格进行查对和签名。6.产房与病房、与 ICU 转运产妇、新生儿时,应实行两种以上方法识别身份,新生儿佩戴医院统一印制的“腕带”,写明住院号、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