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护理专科安全质量目标(一)加强创伤患者早期病情识别与处理,减少并发症及提高生存率。1. 建立与实施创伤患者抢救配合制度,建立绿色通道。2. 有创伤抢救配合的相关操作指引,并落实到位。3. 护士对创伤四项技术操作熟练,包括各种止血方法、常用包扎手法、四肢固定要点、搬运注意事项。4. 严格遵守创伤抢救原则,先救命后治病,先止血后包扎,先固定后转运。5. 迅速作好伤情评估,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处理开放性气胸和维持循环系统功能,警惕创伤早期并发症如低血容量性休克、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肺栓塞、骨筋膜室综合征、血管损伤、神经损伤、脊髓损伤、重要内脏器官损伤等,配合医生确定实施抢救方案。(二)落实高危风险动态评估,前瞻性实行措施,保证患者安全。1. 根据从头到脚的评估模式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高危风险因素,前瞻性进行风险因素护理干预。2. 建立并落实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指引,早期发现、及时处理骨筋膜室综合征。3. 建立并落实断肢再植/皮瓣移植组织血运的护理指引,警惕皮瓣移植手术后动静脉危象发生。4. 保持颈椎损伤/手术后患者呼吸道通畅,对痰液粘稠度 III 度、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颈椎手术后患者出现颈部肿胀,呼吸困难或颈围增粗、血氧饱和度<90%的患者准备气管切开包、气管插管套管、呼吸气囊等急救准备。5. 及时发现脊柱手术后患者脊髓/神经压迫症状:运动、感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及反射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并及时处理。6. 正确搬运/移动脊髓损伤患者,危重患者不明病情时,尽量不移动患者,注意患者的呼吸及脸部表情,未排除有骨折及脊椎损伤时必须作好固定后再进行搬运,避开二次损伤。(三)防范或减少骨科高危并发症的发生。1. 预防 DVT。能够准确评估深静脉血栓高风险的患者。对高危风险人群,启用 DVT 观察评估表。术后抬高下肢时,避开静脉受压,以免影响下肢深静脉回流。鼓舞早期踝泵运动及尽可能早离床活动。劝吸烟者戒烟,避开尼古丁刺激引起血管收缩和增加血液粘稠度。避开下肢静脉穿刺。实行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及逐级加压弹性袜等机械预防措施。使用抗凝药物者,注意观察有无出血等不良反应。2. 预防髋关节脱位。保持患肢 15 度外展中立位。教会患者离床时患肢先伸直离床;离床坐位时患肢与身体的角度>90 度。指导患者手术后三个月内避开下蹲/避开交叉腿/避开弯腰拾物/避开坐矮凳或软沙发,并做好患者出院后生活自理指导,包括上下床、洗漱、如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