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中五味中医辨证治疗 一、口苦。多为肝胆有热所致。口感苦者常兼有头痛、眩晕,苔薄黄、脉象弦数等症候,治宜清泻肝胆郁热。方药选用龙胆泻肝汤:龙胆草 15 克,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当归、栀子各 10 克,生地、黄芩各 12 克,甘草 8 克。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 二、口甜。又称“口甘”,多为脾胃功效变态所致。临床上,分为脾胃热蒸口甜跟脾胃气虚口甜。前者多因过食辛辣美味之品,繁殖内热或外感邪热蕴积于脾胃所致。表现为口甜而渴、喜饮水、多食易饥,或唇舌生疮、大便干结,舌红苔燥,脉数有力等。治宜清脾泻火。方药选用泻黄散:藿香 15 克,栀子、石膏各 10 克,甘草 8 克,防风2 克;或清胃散:黄连、当归、升麻各 10 克,生地、丹皮各 12 克。水煎服,逐日 1 剂,日服 2 次。后者多由年迈或久病伤及脾胃,导致气阴两伤,虚热内生,脾受津灼所致。表现为口甜而干、气短体倦、不思饮食、脘腹作胀、大便时干时软。治宜益气健脾,和胃养阴。方药选用益胃汤与四正人汤加减:沙参 15 克,麦冬、玉竹、白术、茯苓各 10克,生地、藿香各 12 克,砂仁、炙甘草各 8 克。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 三、口咸。多为肾虚所致。如伴有腰膝酸软、头昏耳鸣、五心烦热、盗汗遗精、苔少、脉细数等症状,属肾阴亏损,虚火上炎,即“肾阴虚口咸”。治宜补益肾阴,滋阴降火。方药选用知柏地黄汤加减:知母、黄柏、山药、丹皮、茯苓各 10 克,熟地 15 克,山茱萸、泽泻、附子 12克,肉桂 8 克。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 四、口酸。口中自觉有酸味,但并无酸水吐出。多为肝胆之热乘脾所致。口感酸者常伴有胸闷胁痛、恶心、食后腹胀、舌苔薄黄、脉弦等症状。治宜泻肝和胃。方药选用左金丸与六君子汤加减:黄连、吴茱萸、茯苓、白术各10 克,人参、甘草各 8 克,陈皮 15 克。日服 2 次,每日 1剂,水煎服。 五、口臭。口中出气臭秽,自觉或为别人所闻。一般有三种情况:1?胃火上蒸:舌红或口舌腐烂生疮,或牙龈肿痛,口吻热臭,并兼有口渴喜冷饮,尿黄便干,苔黄等症状。治宜清泻胃火。方药选用三黄泻心汤:大黄、黄芩各 10 克,黄连 5 克。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2?胃肠食积:口臭如酸腐,或夹有生食味,伴有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嗳气腐秽,舌苔垢腻等伤食症状。治宜消食化积。可用中成药保和丸或山楂丸吞服。每日 2 次,每次 9 克。3?平常不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