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国外监管理论的演变及其对我国保险监管的启示

国外监管理论的演变及其对我国保险监管的启示_第1页
1/33
国外监管理论的演变及其对我国保险监管的启示_第2页
2/33
国外监管理论的演变及其对我国保险监管的启示_第3页
3/33
国外监管理论的演变及其对我国保险监管的启示 [摘要]监管经济学是一个涉及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等多领域的交叉性学科,它已经成为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和最有活力的讨论领域之一。本文从历史进展的角度,对公共利益理论、利益集团理论、监管型政府兴起理论和不完备法律理论等主要的西方监管理论进行了梳理,讨论它们的主要观点、内在联系、缺陷与突破,揭示其变迁的内在逻辑,以此为基础挖掘国外监管理论的借鉴意义,对如何完善我国保险监管进行了深化思考。 [关键词]监管经济学,公共利益监管理论,利益集团监管理论,不完备法律理论,监管型政府兴起理论,保险监管 一、国外监管理论的演变 (一)公共利益监管理论 一般认为,监管理论的主流起源于福利经济学的公共利益论。以庇古为代表的旧福利经济学以边际效用论为分析工具,将市场失灵与国家干预结合起来,认为国家干预能够使经济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和使社会福利最大化。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新福利经济学以帕累托最优为标准,致力于分析市场缺陷,深化讨论国家干预的合理性。西方学者对市场失灵和政府矫正措施的讨论逐渐衍生出公共利益理论。公共利益监管理论认为,由于传统微观经济学关于完全竞争的条件很难满足,因此市场失灵不可避开,而政府是仁慈的,有能力而且有必要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修正资源误配和分配不公,进而增进社会福利。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充分证明了市场的不完全性,政府干预经济的思想逐渐受到青睐。现实生活中政府监管的范围也似乎无边无际:不仅包括公用事业和反托拉斯政策,还包括对要素市场的公共干预,货币筹措及支付,以及对商品的服务和生产、销售或交易的公共干预。 尽管公共利益理论一直在监管经济学领域居正统地位,但在 20 世纪 70 年代前后出现了范式危机(o。首先,从法律规范分析的角度对理论隐含的行为假设提出质疑。公共利益理论认为监管是应保护公共利益而提供的,这里显然缺少一个链接点——立法政策或安排如何将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公共行为转化为立法行动。其次,“阿罗不可能定理”对政府监管职能的质疑。古典效用主义认为个人福利可以计算,并且经简单加总即形成社会福利。但阿罗指出,经由个人的偏好次序推出社会的偏好次序是不可能的,不存在一种把个人偏好加总为社会偏好的理想方法,因此政府监管在理论上不可能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第三,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对公共利益理论提出的质疑。1962 年,施蒂格...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国外监管理论的演变及其对我国保险监管的启示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