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的成因类型土是组成地壳表层的主要物质,是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处于岩石、土相互转变轮回中某一阶段的产物。除了火山灰及部分人工填土外,土的组成物质主要来源于岩石的风化产物。岩石的风化产物,或者未经搬运残留在原地、或者经各种动力地质作用(如流水、重力、风力、冰川等)搬运后再在适宜的环境中沉积下来的松散堆积物,都属于土。根据土的地质成因,可划分为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冲积土、淤积土、冰积土和风积土等,其中淤积土的成因包括湖泊堆积、沼泽堆积和一部分河谷冲积、三角洲冲积、滨海堆积等。不同成因类型的土通常是各自相应沉积地貌的组成物质,但对于一定的区域范围,由于在漫长地质年代中的地质作用往往并不是单一的,不同成因的沉积物按时间顺序交替沉积,从而造成土的成因类型复杂化。通常工程所涉及到的土,主要有下列各种基本成因类型。(1)残积土残积土是岩石完全风化后残留在原地的土。残积土在形成的初期,上部的颗粒较细、下部颗粒粗大,但由于后期雨水或雪水的淋滤作用,细小碎屑被带走,形成杂乱的堆积物。土颗粒的粗细取决于母岩的岩性,可以是粗大的岩块,也可能是细小的碎屑。由于未经过搬运,其颗粒具有明显的棱角状,无分选,无层理.残积土的物质成分与母岩的岩性密切相关。物理风化作用形成的残积土主要由母岩碎屑或矿物碎屑组成,化学风化作用形成的残积土除含母岩成格外,还含有一些次生矿物。如花岗岩残积土中,长石常分解成黏土矿物,石英常破裂成细砂;而石灰岩残积土则往往形成为红黏土。残积土的厚度取决于它的残积条件:在山丘顶部常被侵蚀而厚度较小,山谷低洼处则厚度较大,山坡上往往是粗大的岩块。由于山区原始地形变化较大和岩石风化程度的差异,往往在很小的范围内,土的厚度变化很大。残积土具有较大的孔隙度,一般透水性较强,堆积在低洼地段的残积土常有上层滞水出现。(2)坡积土坡积土是山坡上方的风化碎屑物质在流水或重力作用下运移到斜坡下方或山麓处堆积形成的土。坡积土的颗粒一般具有棱角,但由于经过一段距离的搬运,往往成为亚角形;由于未经过良好的分选作用,细小或粗大的碎块往往夹杂在一起。在重力和流水的作用下,比较粗大的颗粒一般堆积在紧靠斜坡的部位,而细小的颗粒则分布在离开斜坡稍远的地方。坡积土中一般见不到层理,但间或也有局部的不太清楚的层理.新近堆积的坡积土常具垂直的孔隙,结构比较疏松,一般具有较高的压缩性,在水中易崩解坡积土的物质成分多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