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修复进展前景近年来,“镉大米”“毒地开发”等公共危害事件频发,土壤污染成为全社会关注得重大环境问题。2025年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发布得《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总点位超标率为16.1% ,调查所涉得重污染企业用地、工业废弃地、工业园区等土壤超标点位率皆为1/3左右。 我国土壤污染程度比较严重,已经威胁到农产品质量、人居环境与生态安全。与其她污染相比,土壤污染具有较强得累积性、稳定性、不可逆性,这决定了在采纳预防性制度控制土壤污染风险得同时,还应设计系统得土壤污染治理制度体系。 土壤污染治理一般涉及三个层面得措施:(1)针对土壤污染得初步评价、污染场地调查、污染场地分级等活动。(2)发现土壤污染后,为防止或控制污染进一步扩大而实行得应急措施。(3)受污染土壤得风险评估、修复方案确定、修复得开展、修复后得评估与管理等活动。一、国家法规政策我国有关土壤污染治理得法律法律规范散见于不同层级得国家立法中。我国《宪法》第l0条规定,“一切使用土地得组织与个人必须合理利用土地”,这可以视为土壤污染治理责任得宪法依据。因为造成土壤生态、经济、社会功能降低甚至丧失得行为,就是对土地得不合理利用。我国《环境保护法》第32条规定,“国家加强对大气、水、土壤等得保护,建立与完善相应得调查、监测、评估与修复制度”,这就是法律层面对土壤污染治理得总则性规定。我国《水污染防治法》第51条规定,利用工业废水与城市污水进行灌溉,应当防止污染土壤、地下水与农产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固体废物实行从产生到处置得全过程控制,禁止向环境排放固体废物,尽量减少固体废物得产生量与危害。此外,一些法律、法规为土壤污染治理提供了间接依据。如我国《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虽然不直接涉及土壤污染防治,但其中关于合理利用土地得规定可准用于预防与治理土壤污染;国务院颁布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农药管理条例》从源头控制得角度法律规范了可能造成土壤污染得危险、有毒物质得生产、使用与安全排放问题。2025年,环境保护部出台了关于场地环境保护得一系列标准如《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这些标准为污染场地得调查、风险评估、修复、修复后得监测等活动提供了技术规程与方法指导。由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农业部等多部委共同制定得“土壤环境保护与污染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