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水污泥上浮的原因与控制措施在城市污水处理中,二沉池的浮泥上出现象直接影响到出水水质的达标排放。由于城市污水进水流量比较不稳定,二沉池污泥上升速度较快,池内污水负荷增大,影响二沉池内活性污泥的稳定性,导致二沉池浮泥产生,使得从初沉池到终沉池的整个工艺系统出现间歇性紊乱,从而影响出水水质的达标。本文对城市污水处理中浮泥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预防措施。进水水质造成的污泥上浮过量的表面活性物质和油脂类化合物过量的表面活性物质和油脂类化合物可以影响到细胞质膜的稳定性和通透性,使细胞的某些必要成分流失,从而导致微生物生长停滞和死亡。当含有大量的这些物质时,会产生大量泡沫,这些泡沫非常容易附聚在菌胶团上,导致活性污泥的比重降低,使活性污泥上浮。当进水中油脂含量过高时,经过搅拌与混合,油脂会附聚在菌胶团的表面,使细菌缺氧而死亡。只有当曝气池进水油脂含量小于 40mg/L时,活性污泥才能正常生长。pH 值pH 值也会对水质产生影响。在城市污水处理中,pH 值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微生物的生存,对正常的生物处理效果危害较大。当连续曝气反应池内 pH<4.0 或 ph>11.0 时,多数情况下活性污泥中微生物活性会受到抑制,或失去活性,甚至死亡,以致发生污泥上浮。当进水 pH 值为 2.5-5.0 和 10.0-12.0 时,pH 值越低(或越高),污泥活性受抑制越严重,当 pH 值超过一定范围后,絮凝作用下降,上浮污泥量增多。尤其是当 pH 值低于 5 时,对污泥膨胀影响更大,加速活性污泥的上浮,导致活性污泥流失,直接影响进水水质的达标。致毒性底物堆积对好氧活性污泥微生物有致毒作用的底物主要包括:含量过高的COD、有机物(酚及其衍生物,醇,醛和某些有机酸等)、硫化物、重金属及卤化物。高底物浓度可与细胞酶活动中心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导致基质不能接近,无法被降解,甚至使细胞中毒死亡。重卤化物最常见的是碘和氯,碘不可逆地与菌体蛋白质(或酶)的酪氨酸结合,生成二碘酪氨酸,使菌体失活。氯与水合成次氯酸,其分解产生强氧化剂。而且废水中有机物的突变,使原被驯化好的并能降解有机毒物的微生物减少或消逝。工艺运转控制方面的原因污泥堆积二沉池中的污泥浓度高时,若溶解氧(DO)越低,污泥在二沉池中的停留时间就越长,则二沉池中的反硝化反应速率就越高,反硝化过程当中产生的氮气量就越大。随着沉淀池水深的增加,二沉池中氮气的饱和浓度也增高。在二沉池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