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防险情应对措施地震引起的堤防工程破坏现象有:滑坡、裂缝、沉降、塌坑、管涌以及集中渗流破坏等。按破坏原因和机理堤防险情可分为:1.因地震惯性力直接引起的滑坡和过大的沉降变形;2. 因砂基液化导致的过大沉降变形、滑坡和堤基管涌等;3. 因地震引发的堤基溶洞、管涌以及其它洞穴的塌陷;4. 因沉降变形、滑坡导致的穿堤建筑物断裂并引发的集中渗流破坏等。(一)洪水预报在雨情预报的基础上,利用流域产汇流模型、水文学预报模型、水力学预报模型、人工神经网络预报模型等可以开展河道洪水演进计算和洪水预报。(二)堤防险情与隐患诊断地震引发堤防险情的检查与诊断,应遵循普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原则,采纳以外观检查为主,并结合其它有针对性的技术手段(物探、测量、水下探测)的方法。外观检查包括堤身、堤基、穿堤建筑物和护岸工程等。1.堤身外观检查包括堤顶和堤坡两个方面,主要检查是否发生了裂缝、错断、塌坑、护坡架空、背水坡渗水等现象;2.堤基外观检查包括堤内和堤外两部分,主要检查是否发生鼓胀、裂缝、塌坑、管涌和集中渗水等现象;3.穿堤建筑物外观检查包括控制闸、涵管等,主要检查是否发生裂缝、倾斜、断裂和集中渗流等现象;4.护岸工程检查主要包括裂缝、滑坡检查等。在外观普查和检查的基础上,应初步分析推断险情的成因、进展趋势和可能产生的后果,分清轻重缓急,实行必要的抢险保安措施。对险情成因、部位和趋势等难以判明和把握的情况,应实行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化检测。(三)堤防破坏的应急除险加固当地震与汛期高水位遭遇或即将面临高水位情况时,应立即实行抢险应急措施。当距离汛期高水位状况还有一定时间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实行除险加固或应急抢险措施,以保证汛期高水位时堤防工程的安全。1.漏洞险情的抢护方法(1)漏洞险情的抢护原则一旦漏洞出水,险情进展很快,特别是浑水漏洞,将迅速危及堤防安全。所以一旦发现漏洞,应迅速组织人力和筹集物料,抢早抢小,一气呵成。抢护原则是:“前截后导,临重于背”。即在抢护时,应首先在临水找到漏洞进水,及时堵塞,截断漏水来源,同时,在背水漏洞出水采纳反滤和围井,降低洞内水流流速,延缓并制止土料流失,防止险情扩大,切忌在漏洞出处用不透水料强塞硬堵,以免造成更大险情。(2)漏洞险情的抢护方法谆堵法塞堵漏洞进是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尤其是在地形起伏复杂,洞周围有灌木杂物时更适用。一般可用软性材料塞堵,如针刺无纺布、棉被、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