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防沙治沙的成功之路(8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塞罕坝机械林场防沙治沙的成功之路众所周知,频频发生的北方地区沙尘天气,给首都北京及周边地区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致使土地沙化急剧蔓延,生产力衰退,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整体恶化,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和社会的进展。党和国家对此极为重视,要求社会各界与时俱进,奋力实践江则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基本要求,开拓创新,努力推动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搞好防沙治沙工作,为早日实现林业跨越式进展的雄伟战略目标建功立业,谱写出中国林业和生态建设的壮美篇章。2025 年 5 月 27 日至 28 日,以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中国林业科学讨论院院长江则慧为组长的全国政协防沙治沙考察团专程到塞罕坝机械林场就防沙治沙工作进行调研。江则慧对塞罕坝的防沙治沙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40 年来的艰苦创业,将一个“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之地,建设成为“绿色明珠”,有效地阻滞了浑善达克沙地的南移,为京津挡风沙、涵水源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塞罕坝的防沙治沙工作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一、自然情况塞罕坝机械林场位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北部,地处河北省北端(与北京直线距离 270 公里),北、西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和多伦县隔河相望;南、东分别与省御道口牧场和围场县的四个乡相邻,按地形分为坝上、坝下两部分:坝上是内蒙古高原南缘,以丘陵、曼甸为主,海拔 1500—1939.6米;坝下是阴山山脉与大兴安岭余脉交汇处,典型的山地地形,海拔 1010—1450 米。境内是滦河、辽河的发源地之一。林区气候特别,冬长、春秋短、夏季温差小,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90 年代(1990-1999)坝上地区平均气温-1.0℃,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分别显 31.9℃和-38.7℃,年降水量539 毫米,年均降水日为 160 天,年均大风日数为 67 天,年均无霜期 67 天。土壤类型以山地棕壤、灰色森林土和风沙土为主,塞罕坝处于森林——草原交错地带,植被类型多种多样,依此分别为落叶针叶林、长绿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灌丛、草原与草甸和沼泽及水生群落。林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自生维管植物 81 科、312 属、659 种,代表种有金莲花、干枝梅、野罂粟、杜鹃等;有野生动物 100 余种,珍稀动物有豹、马鹿、梅花鹿、天鹅、黑琴鸡、细鳞鱼等。二、建场 40 年来防沙治沙所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