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伦理学复习题(3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名词解释1.道德法律规范:人们在道德生活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的总和.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人们提出的道德要求,是用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的行为准则,也是推断人们行为善恶的标准.不同时代,不同阶级有不同的道德法律规范,但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2.道德义务:是生活在某一社会中的人所时常感受到的对社会、对他人的一种责任、任务和使命。这种责任、任务和使命,一旦为一定的社会集团(在阶级社会中为一定阶级)用道德法律规范的形式明确肯定下来,就成为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道德义务。3.道德良心:良心就是人们对他人和社会履行义务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是个人意识中各种道德心理因素的有机结合。从义务方面来理解良心的本质,良心是社会的客观道德义务,经过道德法律规范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化过程,而在道德主体的内心深处,以自律准则(内心的道德法则)的形式积淀下来的人的道德自制能力。4.道德选择:是一种特别的社会选择,是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根据某种道德标准在不同的价值准则或善恶冲突之间所作的自觉自愿的抉择。道德选择是一种价值取向,是人为达到某一道德目标而主动作出的取舍。道德选择又是价值观的表现形式,它把人们内心的价值观念、道德品质等以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的形式呈现给自己或别人。5.道德品质:道德品质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法律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是一个人在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道德品质包括许多构成因素,有着复杂的结构。概括说来,就是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四方面。6.道德人格:就是具体个人的人格的道德性规定,是个人的脾气习性与后天道德实践活动所形成的道德品质和情操的统一。道德人格标示着个人人格的道德性,同时也标示着整个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区别。7.道德境界:在伦理学上,所谓境界,就是指人们接受道德教育,进行道德修养所达到的程度。更确切地说,道德境界是一种复杂的道德意识现象,是指人们通过接受道德教育和进行道德修养,所达到的道德觉悟程度以及所形成的道德品质状况和道德情操水平。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和阶级,总有着不同的道德境界。简答题1、道德法律规范的自律与他律的关系道德法律规范的他律性:即所谓道德法律规范的外在约束力。(1)道德法律规范的他律性只在两个意义上有独立的意义。a.表明它的社会客观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