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传承中国文化精神(9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大学生如何传承中国文化精神09 级计算机信息管理(成都东软学院信管系 学号 xxxx)【摘 要】:当今新形势下,中国大学生传承中国文化精神的现状令人担忧,目前,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我们分析出现这种现状的种种原因,寻找解决的方法,让大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居安思危、乐天知足、崇尚礼仪、以和为贵等等,并让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关键词】:大学生 中国文化 传承 和谐 集体利益 中华民族在悠久的进展历史中,积淀和形成了自己独特而伟大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表现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居安思危、乐天知足、崇尚礼仪等等特征。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就在于“和合”二字。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以和为贵的精神将天人相应的世界观、君民相维的政治观、上下相依的伦理观融为一体,提倡人们取大义,以集体利益为重,强调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其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刚健有为 ;二、和与中;三、崇德利用 ;四、天人协调 当代思想家任继愈先生认为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是“国家兴亡之学,民族盛衰之学”,必须重视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工作,发挥其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我们认为,加强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大众化教育是提高全民历史意识,弘扬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举措,也是现代化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不是很多。虽然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途径和方式很多,如课堂教育、课外阅读、媒体、课外辅导和课外活动等。但最主要的途径还是课堂教育,获选率高达 98.1%。我们认为,这与中学教育有很大关系。在中学时代,作为承载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教育的语文课和历史课是学生的必修课,因此许多学生通过学校的课堂教育获得了大量的此类知识。调查同时显示,课外阅读、媒体等选项也占了一定的比例,这与近年来进行的教育体制改革和课堂教育改革有很大的关系。在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加大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使学生能有充分的时间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另外,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进展,宽阔学生的视野也有了很大的开阔,他们可以在网上获得相关知识。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选择“课外辅导”的比例很低,这可能与现行的考试制度有很大的关系,许多学生会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